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9年2月1日报道称,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宁静号节点舱(Tranquility)的卫生间出现漏水状况,站上航天员已经收集了超过10升从卫生间流出的液体,但漏出的液体并未影响到国际空间站的正常运行。
故障概况
2019年2月1日,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卫生间出现漏水状况,航天员已经断开连接卫生间的供水管道,但仍有液体从管道中泄漏,超过10升的液体进入舱内,站上工作人员已经使用站内所有毛巾收集液体,在微重力环境下,该项清理工作较为复杂,但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方面消息称,漏出的液体对国际空间站电子设备的运行不会造成影响。
发生故障的卫生间位于国际空间站美国宁静号节点舱,该卫生间由NASA于2007年从俄罗斯订购,2008年由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至国际空间站,造价1900万美元,堪称航天史上最贵卫生间,可以在8天左右的时间内将机组乘员的尿液转化为饮用水。宁静号是第三个发射到国际空间站上的节点舱,由欧洲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为NASA建造,能够为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以及氧气循环装置、水循环系统、废物清理-卫生维护系统和“科尔贝尔”跑步机等生控环保系统提供额外的空间。
除了此次的漏水事件,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舱段和美国舱段的卫生间此前也发生过一些令人尴尬的“罢工”事件。
2008年5月,俄罗斯星辰号舱段卫生间的气液分离器泵出现故障,但固体废物处理部分仍在正常运转。站上乘员无法修复相关部件,只能对其进行更换。俄罗斯的新替换泵最终由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在执行任务时运送至国际空间站。在此期间,俄罗斯航天员们只能使用手动模式进行尿液收集。
2009年5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不久,空间站上卫生间突然出现故障,无法回收尿液,用来冲马桶的水流入其他地方,鉴于当时站上乘员人数较多,国际空间站立即启动了俄制备用卫生间,即便这样,航天员们偶尔还得借用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卫生间“方便”,但奋进号飞机卫生间废水储量有限,航天员们最后甚至使用了备用集污袋。经过地面工作人员和站上乘员的共同努力,卫生间在发生故障24个小时后被顺利修复。
国际空间站的如厕体验
国际空间站的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但站上的航天员却并没有太多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在空间站上,卫生间只有一道帘子与其他区域隔开,而频频发生的卫生间故障让如厕问题成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中最为尴尬的困扰之一。NASA航天员佩吉·惠特森称,她喜欢太空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在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上安装电池部件,到对太空微生物进行采样,所有工作都令人怀念,但唯有如厕是太空生活中自己不会想念的部分,惠特森称之为“露营之旅”。在空间站上,航天员小便可以使用一个装有风扇的漏斗,把尿液吸走,这样尿液就不会到处漂了。但如果航天员想要大便的话,就比较有挑战性了。
国际空间站的高科技卫生间实际上是在银色底座的顶部安装一个盘子大小的洞,用风扇把粪便吸走,再将这些粪便密封在一个塑料袋里,连同其他生活垃圾扔到垃圾回收轨道中。但在零重力的环境下,如果塑料袋的粪便开始变满,就需要航天员带上手套把粪便按下去,若这个过程处理不好或者马桶出故障,这些粪便就可能到处飘浮,航天员就得去抓住这些飘动的粪便,再把粪便放回原处。
图1:国际空间站卫生间内部
国际空间站上目前有两个卫生间,分别位于星辰号(Zvezda)舱段和宁静号舱段。航天员如厕时,必须使用腿部限制器将自己固定在马桶圈上,马桶拥有类似于吸尘器的风扇抽吸系统,将固体废物收进并存储于铝容器的袋子中,将液体废物收集进20升的容器中。尽管如厕过程如此繁琐,甚至还有用手抓粪便的风险,但国际空间站上的如厕体验比起航天员在阿波罗登月之旅中使用的尿不湿和尿液袋还是舒适很多。
除了卫生间故障带来的尴尬之外,国际空间站卫生间的卫生问题也引发科学家们的担忧。NASA的科学家们在《BMC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研究人员从国际空间站的厕所废物、卫生隔间和运动设备中收集了若干细菌样本,发现了五种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肠杆菌菌株,这些新发现的太空细菌菌株对抗生素具有高耐药性,虽然目前对航天员不构成健康威胁,但它们仍有79%的可能性进化成致病细菌,或将导致未来执行任务的航天员生病。
太空中航天员生活起居涉及的技术,看似比火箭发动机技术要简单得多,但是如果解决不好,也会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空间探索计划的顺利实施。在进行太空探索的过程中,那些身在太空的“探索者”航天员们为人类迈向更远的深空所付出的艰辛,值得我们铭记;而那些从事关键技术研究的科学家为人类探索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也同样值得我们感谢。(王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