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网:“天宫二号”筑巢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前启后关键一步
发布日期:2016-09-15 字体【

915开始,我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正式进入倒计时。而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天宫二号的发射在创下中国空间应用科学研究全新纪录的同时,也将为我国的航天强国建设书写新的篇章。

承前启后关键一步

早在1992年,我国就确立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其中,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第二步目标,也是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的关键。基于此,20119月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突破了交会对接技术和组合体管控关键技术,实现了航天员短期驻留。而天宫二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试验室,并将开展14项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是载人航天历次任务中应用项目最多的一次。

更为重要的是,天宫二号发射入轨后将在太空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在轨维修技术试验三大任务。根据计划,今年10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对接,进行30天的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明年,长征七号火箭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进行对接,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验。

此外,天宫二号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配备了机械臂等安装维修手段,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更换和在轨维修,在国内空间领域属于首创。这些核心技术验证关系到空间站的组装、维修保障和长期运营等关键问题,并将为建设规模更大、驻留人数更多、运行时间更长的空间站奠定坚实基础。

空间实验全新升级

尽管在外形上与天宫一号相差无几,但箭在弦上天宫二号首度全方位覆盖了微重力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天文探测、空间环境监测、对地观测及地球科学研究应用以及应用新技术试验等8个领域,并开展系列实验。

能够拿到登上天宫二号入场券,这些实验无疑都属于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探索领域。比如,伴随着墨子号卫星成功发射所带来的量子热,天宫二号所计划的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首次进入太空的空间冷原子钟,可以将航天器自主守时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大幅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同天宫二号一起升空的伴飞小卫星,还将对分离释放过程进行近距离成像观测……

更为关键的是,天宫二号还将为下阶段宇航员30天的在轨驻留做好准备。作为国际公认的一个中期驻留基本门槛,这个时间长度无论是对于中国的现有技术还是对于航天员来说,都具有较大的挑战。在此之前,我国航天员在轨道工作的最长时间纪录是神舟十号任务时创造的,共计15天。而将由神舟十一号进入天宫二号的航天员把这一驻留纪录增加整整一倍。这就需要天宫二号提供一套能够维护航天员生命健康、并且可以长期稳定运行的设备平台。

后续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航天活动的开展,世界航天已经从最初探索进入太空的技术、探索宇宙、保障国防安全,转向更为注重应用航天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新兴的商业太空正在改变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蓬勃发展不仅推动太空互联网、太空旅游和太空制造等新兴空间产业兴起,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着眼其为未来商业太空发展筑巢引凤,我们有理由相信:继火箭卫星之后,航天工业领域下一个商业化的极有可能是空间站。从这个角度来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后续发射及工作进展情况,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持续关注。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张智慧
分享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