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源公司成功实现“新谢泼德”火箭重复使用
发布日期:2016-01-25 字体【

图1:这枚于去年11月成功实现回收的“新谢泼德”火箭再次成功发射并回收(图片来源:腾讯太空)

  据腾讯太空1月23日报道,据spaceflightinsider消息,北京时间1月23日(当地时间1月22日),由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Jeff Bezos)创办的商业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成功将去年11月回收的“新谢泼德”火箭再次发射升空,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枚越过卡门线(100千米高度)的重复使用火箭,并在发射后不久再次成功实现软着陆。这比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又抢先一步。

  这枚火箭曾在2015年11月24日飞抵100.5千米高空并成功软着陆,成为首个越过卡门线高度的回收火箭。仅仅两个月时间,这枚火箭再次成功飞抵101.7千米的高度,又一次越过了100千米高的卡门线(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100千米高度为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并随后在其发射地点垂直降落成功,这也是第一个越过卡门线的重复使用火箭。在去年11月的回收过程中,“新谢泼德”的BE-3发动机在距离地面1.5千米处开始重新点火,将火箭着陆前的速度速度降低到7千米/时。

 

图2:随火箭升空的乘员舱利用降落伞和反冲发动机实现软着陆(图片来源:腾讯太空)

   跟随火箭升空的还有将来搭载人类前往太空边缘旅行的乘员舱,它随火箭到达100千米高空后分离,并利用三枚降落伞与反冲发动机软着陆成功。根据视频提供的信息,降落伞将飞船的速度降到了24千米/时,在最后着陆瞬间,反冲发动机将飞船速度降低到5千米/时。在未来,这个乘员舱可以搭载6人前往100千米上下的太空边缘,体验失重飞行并欣赏太空风景。蓝色起源希望用这种方式将游客送上太空,并利用回收技术降低成本。

  相比较SpaceX高调的火箭回收网上直播,蓝色起源这次回收过程依旧低调,只在发射前有媒体报道可能会在当地时间22日再次发射,等到公众回过神来,他们已经发射并回收成功。

  短短两个月,已经有四枚火箭尝试回收着陆(SpaceX两次、蓝色起源两次)。唯一的一次失败发生在北京时间1月18日,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在海上回收过程中因一条腿锁定失灵,倾倒砸在了回收平台上,回收失败。而去年12月22日,“猎鹰”9在陆上回收成功,SpaceX公司在1月对这枚回收的一级火箭进行了静态点火测试,证实该火箭上的梅林1D发动机依旧运作良好。

  火箭回收重复使用将给全球太空商业发射带来革命性变化:回收一级火箭将大幅降低火箭发射费用,人类前往太空不再昂贵,廉价太空时代指日可待。因为一枚火箭的成本,燃料仅占很小一部分,火箭的导航控制系统、燃料储箱和发动机等部分才是大头。如果一枚火箭可以重复使用,将大大降低发射成本。比如SpaceX每次发射费用约6000万美元,其中燃料费用仅20万美元。实现火箭回收技术后,发射价格有望降低一个数量级,每次仅600万美元甚至更低。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我想我们将很快积累像一个舰队一样多的回收火箭,这将使我们花费数年的时间去使用它们,并确保它们都工作的很好。”

  “新谢泼德”火箭最终飞行高度仅100千米,刚刚到达太空边缘,它旨在搭载游客前往太空边缘做观光旅行,体验失重飞行。而“猎鹰”9火箭是真正的太空商用火箭,一级火箭分离高度就接近100千米,随后一级火箭仍将继续飞行到约200千米的高度才返回地面。“猎鹰”9一级火箭返回地面的速度要远大于新谢泼德火箭,且箭体结构并不像“新谢泼德”那样特化为较适合亚轨道飞行,返回并软着陆要比新谢泼德火箭难上几个数量级。两家公司的火箭飞行目的不同,所以回收技术难度上也很多差距。(桂林)

信息来源:腾讯太空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分享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