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航天新闻网站2015年10月30日报道,距首次载人火星任务仍有20余年的时间里,NASA为满足长期规划需求,并充分利用现役航天器,已与行星科学家开始寻找可能的着陆地点。
为期四天的名为“载人火星着陆任务首个着陆地点/探索区域研讨会” 会议于10月27日在休斯顿的月球与行星研究院举行,旨在将科学家与工程师聚集一堂,共同针对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开展的载人任务,确定理想着陆地点的组成要素。大部分规划都围绕“探索区域”(EZ)这一概念,即以着陆地点为中心直径200千米范围内的区域。任务规划者的理想探索区域应既有科学研究价值,又拥有可以支持多项载人探测任务的水冰等资源。
NASA目前的载人火星探测计划被称为“渐进式火星活动”(EMC),涉及多项前往同一探索区域的任务,这与以往“设想多项探测不同区域的任务”的先期概念不同。“渐进式火星活动”正在寻找能够满足多名航天员访问并长期驻留的单个着陆点。
举行本次会议的部分原因是想在现役轨道器(如“火星勘测轨道器”)任务结束之前,充分勘测潜在的探索区域。“火星勘测轨道器”2006年进入火星轨道,NASA经常利用其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机为机器人任务勘测着陆地点。喷气推进实验室的Richard Zurek表示,这些勘测工作还将推动未来机器人火星任务的设计工作,如处于概念性规划阶段、计划于2022年后发射的轨道器。该任务将携带分辨率高于“火星勘测轨道器 ”两至三倍的相机和合成孔径雷达寻找地下水冰沉积物。Zurek还称,拟议的轨道器还将为火星表面的航天器提供通信中继服务。轨道器可能采用太阳能电力推进技术,是NASA火星探测战略中的关键技术。
当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探讨潜在着陆地点的优点与挑战时,NASA航天员团队对结果关心甚微。有着行星科学背景的NASA航天员Stan Love表示,航天员最关心的是着陆地点的安全问题,以及在着陆地点展开工作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