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综合】俄罗斯科学院的航天专家4月9日公布了一份俄未来10年太阳系探索计划,将月球和火星列为首要考察目标,构建月球基地是选项之一。此外,俄太空探索脚步将逐渐迈向木星、金星和水星等太阳系行星。
2012年3月,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公布了《2030年前航天活动发展战略》草案,其中涉及登月、建立火星研究站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标。俄科学院则凭借自己掌握的情报和资源,根据俄现有航天水平和发展潜力,提出了这份太阳系科学考察计划。这两份文件都将提交给俄政府审议。
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表示,除目前正在讨论中的行星探索计划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任务在不久的将来推出。磁层研究和天体物理学也是未来几年俄罗斯空间科学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主任列夫•泽廖内伊在纪念世界载人航天日的活动中表示,俄罗斯空间科学研究正在稳步发展。首先,在天体物理学方面,2011年6月,俄罗斯太空射电望远镜(RadioAstron)成功发射并正常在轨运行,截至2011年底,射电天文台比原计划略有提前地完成了其相关测试,而射电天文学实验则开始于2012年2月。除射电望远镜之外,2011年夏季随飞船发射入轨的还有一台被称为等离子体-F的实验装置,该装置能够进行近地空间环境探测,这种测量对于“空间天气”研究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即对太阳活动过程和物质输出结构,太阳风暴的形成、演化以及和地球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另外,俄罗斯地球观测微型卫星群的发射有助于揭开全球变暖的原因。2012年1月,“进步”号货运飞船搭载该系列第一颗卫星 “Chibis- M”发射升空。这种微卫星相当小(质量约为40千克)。
天体物理学和磁层研究规划
展望未来,有两个重大项目将于2014年和2015年开始实施,即“波谱-RG”(Spectr-RG)任务和RESONANCE研究任务。
“波谱-RG”天体物理观测卫星是在其前身“波谱-R”的基础上研制的,该卫星堪称“通往宇宙的窗口”,它可以探索暗能量之谜。科学家们将借助该卫星上的射电望远镜,观测类星体、黑洞、中子星等,并就电磁场对电磁波的影响、光测高温学、超光速等一系列课题展开深入研究。
RESONANCE任务主要通过一组类似的磁层研究卫星(共四颗),在不同的点对地球的磁层进行探测研究,目前它的发射计划分两次进行,预计分别在2014年底和2015年初。
正在审议的太阳系探索计划
俄科学院主张分两阶段实施太阳系的探索计划。即从2015年起,发射“月球-资源”和“月球-全球”着陆探测器,分别考察月球的南北极。在2020年后发射两辆月球车,让它们在月球极地着陆并连续工作5年,其间它们将分别漫游约30公里。在2023年,俄将派着陆探测器再赴月球,它将收集两辆月球车采集的月面标本,并借助返回式火箭将标本送回地球。留在月面的月球车和着陆装置将成为未来俄构建月球基地的第一批基础设施。
在火星探索方面,俄将积极参与欧洲航天局的ExoMars计划。该计划包括在2016年发射一颗火星轨道探测器,观测火星大气,然后在2018年发射火星车,考察火星表面。此外,俄科学院认为有必要再次尝试向火星的卫星发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
除考察月球和火星外,俄科学院还希望在2025年前进一步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靠近地球的小行星;参加欧洲航天局的相关项目,共同研究木星系统;在2024年后,向金星和水星分别发射探测器。(刘爽 综合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