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9月17日】9月16日至20日,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出席会议并作《中国的空间站工程》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周建平总师就我国未来的空间站建设及载人航天未来发展情况接受了本站的访谈,并对中国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推进载人航天事业
本站记者:周总您好,在各国航天技术都突飞猛进的今天,召开这样一次载人航天领域的盛会,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而言有什么样的意义?
周建平:本次会议在我国召开,表达了我们希望通过全球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来共同推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愿望。同时,这次会议有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载人航天领域专家参加,充分体现出世界各国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以及他们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兴趣和意愿。这次盛会对于宣传中国载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促进世界对中国载人航天的了解,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空间站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和能力
本站记者:以神舟十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新阶段我们工程的重点任务是什么?随着工程的不断发展,未来在国际合作方面有什么考虑?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周建平:空间站建设阶段我们工程的重点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要用新的技术,建成我国自己的空间站,使它能够在具有当代先进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同时低成本经济运行。第二方面,空间站建成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开发太空资源,单靠我们一己之力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在空间站建造方面,我们的空间站有三个基本舱段,今后可能还会更多,未来在遵循我们的接口标准基础上,也可以满足国外舱段的对接需要,与国外航天机构开展各类技术合作。在研究方面,我们同世界各国也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例如利用空间站平台开展实验以及航天员的联合飞行。此外,适当时机国外的航天员可以到中国来训练,在中国的空间站上开展科学研究。中国的空间站将建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大家可以共享这个平台,分享获得的成果。
探索未知疆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本站记者:载人航天的宗旨是和平利用空间、造福人类,目前世界各个航天大国都纷纷将目光聚焦至月球、火星等更加深远的空间,以国际合作的模式完成大型航天项目也逐渐成为未来深空探索的发展趋势,您能谈谈对于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未来展望吗?
周建平:太空资源和太空探索包括不同的形式,到目前为止,得到开发的太空资源大多是近地轨道的资源。在深空方面,还是以探索为主。探索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在对未知疆域的不断探索中人类文明得到了发展,载人航天是一项长远的工程,无论以月球还是火星为目标的探索活动,都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事业,通过这些探索,我们可以对宇宙起源、宇宙本身更加了解,甚至探寻生命起源等方面的新知识。探索的意义就在于,我们用新的技术和能力去发现未知的领域,来了解我们这个宇宙是如何形成、如何演变的,继而对宇宙起源获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但同时这也是一项高风险、高投资的事业,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合作有利于更快、更好、更经济的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也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是为了和平利用太空,中国也愿意本着互惠互利、平等共赢的原则,发挥各自的优势,与其他国家在科学实验、载人航天、深空探索等多方面展开合作。最终使我们人类真正进军深空,在深空建立基地,为长期的研究提供服务。(刘爽 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