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杨利伟接受本站记者专访(丁颖 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9月17日】2013年9月16日,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开幕。开幕式后,举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载人飞行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杨副主任接受了本站记者的专访,就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及国际合作的态度和立场。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是载人航天发展大势所趋
本站记者:杨副主任您好,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过程中,与联合国外空司及其他多个国家的航天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请您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分别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合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杨利伟: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过程中,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航天局以及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航天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美国也开启了对话交流。中俄两国在航天员培训、载人飞船及舱外航天服研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合作,中德在神舟八号飞船上共同开展空间生物培养科学实验,中法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开展了多项联合实验研究,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我们的很多次飞行任务中都与联合国有着密切合作,例如我首飞时就搭载了联合国的旗帜,这也表明了我们和平利用太空的意愿,同时也是对联合国和平利用太空的一种大力支持。后来的飞行任务中,我们还对国际宇航联大会会旗进行了搭载。将来在我们的空间站上还可能开展各项科学实验和某些舱段的合作,包括对航天员的培养以及联合飞行等等。近年来,我们与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一些航天机构签署了一些框架性协议,为未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想这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和需要。
“载人航天技术倡议”项目将推动发展中国家载人航天发展
本站记者:载人航天是一项需要“大协作”的工程,您如何评价联合国外空司主持的“载人航天技术倡议”项目?您认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应该如何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航天领域合作和交流?
杨利伟:我觉得这个倡议是非常好的,它主要针对的还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里第一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基本技术的国家,积极响应外空司的倡议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倡议集各个国家的航天的发展成果于一体,从教育角度普及航天知识,同时增进各个国家在国际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推动各发展中国家在载人航天领域能够有所突破、造福人类。另外,通过这个倡议,可以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载人航天领域的发展。本次会议在我国举办,也是我们对该倡议的一种支持,通过积极响应外空司提出的倡议,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在载人航天国际交流、国际应用以及科技教育领域的合作。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的勇敢探索者和忠诚实践者
本站记者:您作为中国首位叩访太空的 “航天英雄”,曾多次参与过各种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本次会议我们特别安排了全球航天员公共论坛,今年恰逢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十周年,从您首飞至今的这十年来,您觉得作为一名航天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有何意义?
杨利伟:载人航天工程凝聚着参加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等各个岗位人员的心血和智慧,航天员作为载人航天的亲历者,具有特殊的代表性,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国际会议和活动当中,航天员的参与意义重大。因为航天员本身也包括指令长、载荷专家、科学家等,他们为了人类的探索事业亲临太空,在空间飞行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载人航天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航天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不仅有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也会激励更多的青年人勇于探索,特别是对科技领域的探索,对整个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刘爽 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