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12月1日】 历时30天的我国首次受控生态生保集成试验于近日完成各项科学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此次试验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实验平台,标志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图1:参试乘员唐永康(右)、米涛(左)圆满完成试验、顺利出舱(刘爽 摄)
图2: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领导参加出舱仪式(刘爽 摄)
开展长时间、远距离和多乘员的载人深空探测和地外星球定居是未来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建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是解决其生命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于2011年首次在我国建成了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实验平台。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又称生物再生式生保系统,主要通过高等植物和微藻为乘员生产食物、氧气和水,并去除乘员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饲养动物为乘员提供动物蛋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系统内的废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物质,从而实现系统内物质的完全闭合循环。与其它生保系统相比,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物质闭合程度高,能实现系统内食物、氧气和水等基本生保物质的全部再生,可大大减少地面的后勤补给,为乘员提供一个鲜活的绿色环境,并调节其心理状态。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实验平台具备氧气应急补充、二氧化碳应急去除、大气微量有害气体净化、睡眠保障、卫生保障、医学保障、安全保障等功能,舱内大气环境、光照和营养条件等参数均实现自动控制,确保了参试乘员的安全、健康与舒适。
图3: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实验平台内部环境及培养的植物(刘爽 摄)
此次试验重点研究密闭系统中人与植物间的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动态平衡调控机制,并掌握就地供应乘员新鲜食物的方法,是我国首次开展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整合研究。该平台植物培养总面积为36平方米,包括生菜、油麦菜、紫背天葵、苦菊四种可食用蔬菜,主要用于为2名参试乘员提供呼吸用氧,并吸收乘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试验过程中,每名乘员每餐还可亲手采摘并食用新鲜蔬菜30-50克。
此外,试验中还穿插进行了密闭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生理、乘员生物节律与热反应、中医辨证,以及心理学、工效学、食品营养学、环境医学监测与评价、医监医保和空间站卫生清洁制度验证等方面的科学试验。同时,与德国合作开展了密闭环境中的乘员核心体温生物节律研究。
图4:出舱仪式结束后,专家介绍试验情况(刘爽 摄)
在举行了简单的出舱仪式后,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邓一兵向大家介绍了试验情况,他说,此次试验首次突破“人-植物”大气氧和二氧化碳交换动态平衡调控技术,微生物废水综合处理和循环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大气、水和食物的闭合度分别达到100%、85%和15%。
该试验的成功,为我国未来空间站受控生态生保飞行验证奠定了基础,通过在空间站培养植物,可为在轨航天员提供新鲜蔬菜,改善生活环境,缓解心理压力。(刘爽 朱霄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