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张陆、武飞、张洪章,首次亮相! 
  发布日期: 2025-10-30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30日11时10分,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乘组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是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乘组的首次亮相。

一、指令长,您好!距离您上次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已经过去两年四个月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您有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这次又要返回中国空间站,执行本次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您都做了哪些准备?又有哪些期待?
感谢您的提问。
时隔两年,能够代表祖国再次出征太空执行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期待。
自神舟十五号任务结束以来,我一直以一名“学生”的心态,重新投入高强度的训练。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新特点,我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研究。
就拿水下训练来说,它是我们通往星辰大海的必经之路。每当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想到背后有那么多人在默默支持,我就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在这里,请允许我向所有的航天科技工作者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这些年,我走进学校,与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孩子们分享我的太空经历,分享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的航天情怀。他们眼中闪烁着对宇宙的好奇与向往,这也让我一次次感受到航天事业薪火相传的意义所在。
同时,我也密切关注着空间站的运行状态,关注着每一次出舱活动、每一项科学实验。
此刻,我最期待的是再次听到曙光、北京、天宫、银河、天舟等各个呼号那些熟悉的声音。好久不见,你们好吗?我是神舟二十一号,我们来了!
谢谢!

二、问题给02航天员,首先,祝贺您飞天圆梦。我们了解到,您刚满32岁就执行飞行任务,是我国目前执行飞行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这么快就实现了飞天梦想,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能跟我们分享吗?
感谢您的提问。作为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迎来自己的飞天任务,我深感无比幸运。这份幸运,源于我们正处于一个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时代——我们的空间站已经成为璀璨星河中最闪耀的“太空之家”;源于常态化的天地往返让年轻一代有了更多、更早为国出征的机会;更源于成千上万名科研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搭建起这座通往星辰大海的“天梯”。
这份幸运于我而言,更是一份如山的责任。从求学时立志空天报国、系统学习航空航天知识,到后来参与航天器研制试验、在无数次实践磨砺中夯实技术根基,再到通过层层选拔进入航天员队伍—这一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成为航天员后,无论是系统原理的深入钻研、还是在模拟器上千百次的精细操作,亦或是面对特因环境的极限挑战,我都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深知,只有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才能无愧于为祖国出征太空的崇高使命。
我相信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能够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航天的辉煌征程,这是时代赋予我的最大幸运;而我能做的,就是用百分百的努力去回报这份幸运,不负时代,不负重托!
谢谢!

三、首先,祝贺03。据了解,您之前从事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研究,也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荣誉。您现在正处在从事科研工作的最好年华,是怎样的一种动力让您加入载人航天事业呢?
感谢您的提问。大家好!我是航天员张洪章。很荣幸作为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一员,与大家见面。
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像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一样,用知识改变命运,以科技强盛祖国。
长大后,我如愿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研究。我深刻体会到科学探索的魅力与价值,也更坚定了科技报国的信念。
2018年,当国家宣布首次从科研人员中选拔航天员载荷专家的消息传来时,这份事业的召唤,点燃了我的飞天梦想。成为一名载荷专家不仅意味着科学理想与飞天梦想的完美融合,也意味着个人成长与时代使命的桴鼓相应。这是多么难得的机遇!我毫不犹豫在单位第一个报了名,并幸运地通过了层层选拔,最终来到这里。
现在,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在中国空间站,我们可以做前人一直想做而又做不了的研究,我们可以解决前人一直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在这里,我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感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感谢全体科研人员的保驾护航。是你们,托举我们不断攀登太空新高度;是你们,与我们肩并肩,共创载人航天事业新辉煌。我们将带着大家的关怀与期望,全力以赴,圆满完成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为建设强大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

四、请问张陆,您作为一名70后指令长,您即将带领一名80后和一名90后年轻小将飞向太空执行为期半年的驻留任务。在您的眼中,这个团队有什么特点?
感谢您的提问,非常乐意和您分享这个问题。我是70后,在我身边这两位优秀的伙伴,分别是90后的武飞、80后的张洪章。
武飞曾是一名飞行器环境试验工程师,性格开朗、外向,尤其热爱运动,是我们团队的“活力因子”。同事们也经常调侃,“有武飞在,就连离心机转得都更带劲!”他总是能够让枯燥的工作变得更加的有趣,更加难得的是他那份永远向外辐射的热情,总是让我们这个团队在欢声笑语中前行。
张洪章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性格沉稳,做事踏实。闲暇时,喜欢种菜、养花、打太极、品读诗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半年的工作画面:他在空间站一边进行科学实验,一边种菜养花、吟诗打拳,把中国空间站变成了全宇宙最诗意的“桃花源”!
我们在一起共同训练、生活有一年的时间,明天,我们将穿越大气层,奔赴太空。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论大地风雨,还是星河浩瀚,我们都将同舟共济,奋楫扬帆。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让五星红旗在浩瀚太空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用圆满的成功向祖国和人民报告!
谢谢!
五、请问武飞,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此次飞行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对未来太空的工作与生活,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感谢您的提问。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我的主要职责聚焦于空间站组合体的平台照料与站务管理,以及设备的维护、维修与升级。我们的国家太空实验室承载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期待,我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刚才,我们指令长讲到了,我们乘组三人在一起训练一年多了。我们三人是一个分工明确但又紧密协作的集体,每个人都是彼此最可靠的备份。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在地面团队的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克服一切挑战,圆满完成所有既定任务。
工作之余我也会以独特的视角在太空回望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找一找那些曾经培养过我的山山水水;在浩瀚星空中,我会将对家人的思念镌刻于心,特别希望通过我的这次经历能够在孩子心中播撒下探索未知、追求梦想的种子。
这次任务恰逢春节,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我们会以星辰为伴、以使命为荣,将小家的团圆梦融入祖国的万家安,让太空的中国年成为最独特的一份人生记忆。
谢谢!
六、请问张洪章,从一名地面科研人员转变为载荷专家,对于这种转变您有怎样的心得与体验?作为一名载荷专家,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我们记得桂海潮作为首位载荷专家时表示,希望能把自己的实验带上太空,那么这次这个愿望实现了吗?
感谢您的提问。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五年的训练,我深切感受到从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成长为一名航天员的艰辛与荣耀;更深切感受到成千上万航天人的付出与伟大。他们身上流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作为一名载荷专家,我主要承担空间站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任务,涉及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微重力物理、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领域,具体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观测,数据采集、整理与分析等任务。
将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到空间站,是每一位载荷专家的夙愿。我感到无比幸运的是,我参与的科研项目,也将随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搭载上行。我期待着在太空环境下开展该项研究,并取得满意的成果。
国之大者在我心!在中国空间站这个国家级实验室里,我们将竭尽全力完成好每一项凝聚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科研项目,助力中国在科技领域实现更大的跨越与突破。
谢谢!
七、请问张陆,您上次太空出差时,正好在太空过新年。咱们神舟十五号乘组都热爱书法,还一起写了一副大气磅礴的太空春联。这次您又要在太空过新年了,请问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呢?
感谢您对我们在轨生活的长期关注!
上一次在太空写春联的经历确实令人难忘,那是我们第一次在太空过春节,笔墨之间传递的是我们对祖国和人民最真挚的祝福。
这一次重返“天宫”过新年,我们乘组三人也早早开始策划。具体内容请允许我暂时保密,好给大家留一份期待。但我可以透露的是,春联依然是我们的保留节目,这一次我们准备的“惊喜”会更加的立体,更加的互动,也更加的科技。
我希望能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航天科技相融合,把科学的浪漫和宇宙的浩瀚融入到新年祝福之中,让大家看到中国航天员不仅有严谨的一面,也有浪漫的一面。这份特殊礼物,将承载着我们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美好憧憬,也承载着我们对千家万户最温暖的祝福。
最后,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太空,星河遥祝万家春,到时候我们会在空间站给大家拜大年。
谢谢!
(责任编辑:郝祎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