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盘点 | 逐梦寰宇,这些载人航天工程精彩活动令人难忘
发布日期: 2023-12-29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近日,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榜单揭晓,“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赫然在列。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不仅代表着科技前沿的突破,更承担着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的重要使命。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涌现众多空间应用成果的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让社会公众更加亲近和了解载人航天,感受科技带来的魅力。
今天,我们一同回顾2023年那些深入人心的航天科普宣传活动。
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发挥优势
1 “天宫画展”开展


在除夕万家团圆之际,“高大上”的空间站里举办了一场“接地气”的画展。1月21日,第二届“天宫画展”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展。画展以“画美丽中国、话美好生活”为主题,分为“强国印记”、“华夏神韵”、“圆梦征程”、“幸福味道”4个板块,共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0幅青少年绘画作品亮相“天宫”。参展作品中,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中国梦、航天梦,生动反映出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真挚向往。希望这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能向更多人传递孩子们的梦想,点燃更多人追梦圆梦的星火。

9月13日,“我的梦想上太空——中国航天员与非洲青少年连线”活动暨绘画作品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主会场及非洲国家分会场举行。神舟十六号乘组3名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空间站通过视频连线,向地球上的观众展示并介绍这10幅绘画作品。这是中国天宫空间站首次举办国际画展,“非洲梦想”画作首次飞上浩瀚宇宙。
2 中国空间站首次慢直播“天宫之镜”

当“中国航天日”与“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结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4月24日,中国空间站首次慢直播正式上线,向大家展示了机械臂第一视角下的中国空间站和地球景观,以及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舱内的实时工作场景等。此次慢直播共使用了5个机位,全方位地捕捉到了空间站和地球的美丽瞬间,特别是小机械臂肘部相机从多个角度呈现了浩瀚太空中空间站的壮观景象,让公众对“三舱两船”构型的空间站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空间站的科技美感与地球的自然之美。
3 “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
备受关注的太空授课对于公众而言已不陌生,奇妙有趣的太空实验吸引着那些抬头仰望星空的人。作为我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今年也不例外。

9月21日15时48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本次授课活动分别在北京、内蒙古阿拉善盟、陕西延安、安徽桐城及浙江宁波设置了5个地面课堂,约280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从详细生动的舱内设施介绍,到丰富有趣的太空实验,再到航天员与地面课堂的精彩互动和课后网友留言答疑,太空授课的科普教育形式不但能激发年轻一代对航天知识的热情和科技自立自强意识,还能够推动教育创新和科技发展。
4 中国航天员与塞尔维亚青少年天地对话

传承友谊,携手逐梦,中国“天宫”见证别样精彩。10月25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同塞尔维亚青少年进行了一场跨越天地的特殊对话,一场别开生面的“空中课堂”精彩开讲。3名航天员向孩子们展示了空间站工作和生活场景,围绕在轨科学实验类型、航天员选拔条件、在轨期间生活及娱乐活动等话题答疑解惑。这是中国首次同欧洲国家举办航天双边科普活动,寄托着两国人民共同探索和平利用太空的美好心愿。
地面科普活动精彩绝伦
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

30年,从无到有,30年,天宫梦圆。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在这场气势恢宏的展览中,展品可谓亮点纷呈:首次展出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及月面着陆器等未来载人登月主要飞行产品模型,可步入舱内参观的天和核心舱1:1模型,空间站组合体1:4模型,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等模型,航天服、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火箭发动机、环控生保设备及飞行任务搭载的党旗等实物。举办此次成就展能更好地展示航天发展成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航天科技知识,让公众进一步深入了解载人航天,参与支持载人航天,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追逐梦想的热情。

一场成就展,连接中华儿女情。11月30日上午,“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在香港开幕。这是工程首次面向香港社会全面系统展示工程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向香港同胞分享中国空间站建成的喜悦。

12月29日上午,“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就展”在上海开幕。通过成就展,让民众进一步感受载人航天工程的魅力。
2 载人航天精神暨全民国防教育活动

一次意义非凡的升旗仪式,一堂别开生面的教育讲堂,一场干货满满的载人航天科普展览,打开了抚远青少年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扇窗。4月24日,“日出东方、逐梦寰宇”载人航天精神暨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在抚远市举行。在黑瞎子岛东极哨所,航天员刘伯明一行与哨所官兵一起举行升国旗仪式;在活动开幕仪式上,刘伯明亲手播下了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完成飞天任务的蔓越莓种子;在教育大讲堂中,刘伯明介绍了中国航天员各项飞行训练以及执行任务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本次载人航天精神暨全民国防教育活动,让抚远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我国航天科技成果,激发了立志科技报国的热情,传承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厚植航天梦想和爱国情怀。
3 “手牵手·望天宫”青少年与载人航天面对面

在发射场里“绘天宫”,在“成功林”里种“连心树”是什么样的体验?5月8日至11日,“手牵手·望天宫”青少年与载人航天面对面活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举行。来自北京、浙江、河北等12个省市的师生代表齐聚文昌,在院士专家讲座中了解航天,在现场见证天舟六号飞天,并在发射场里开展“少年绘天宫”巨幅画卷创作活动,带着来自家乡的土壤与航天人在发射场“成功林”同种“连心树”。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活动得以让孩子们进一步走近载人航天工程和中国空间站,也走近星辰大海,放飞心中的航天梦。
4 少先队员与载人航天面对面主题队日活动

与我国首飞航天员面对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为传承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10月16日,“回望飞天路 逐梦新征程”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少先队员与载人航天面对面主题队日活动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300余名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来到北京市少年宫,动手组装制作航天模型,参观航天模型展,聆听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及工程专家讲述生动感人的飞天故事……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青少年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孩子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以及对探索宇宙的无限想象。
5 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应邀访问香港澳门

仰望星空,连接港澳。11月28日至12月3日,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赴香港、澳门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这是自2012年以来,载人航天工程时隔11年又一次组织的访港澳活动,也是工程进入空间站时代首次赴港澳交流互动。访问期间代表团与港澳有关方面会谈交流,走进部分大中小学校,与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鼓励青少年群体胸怀远大梦想、树立成长目标、立志报效祖国。代表团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向港澳各界介绍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成就及未来规划,分享中国空间站建成的喜悦。
科学探索
永无止境
科普传播
一路同行
2024,期待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郝祎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