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综述(下)
发布日期: 2022-01-27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世界主要载人航天国家在围绕“国际空间站”发展取得重要成果外,稳步推进载人深空探索系统研制。此外,商业航天公司在太空旅游方面快速发展,商业太空旅游进入常态化发射新时期。
载人月球探测计划
1.美国载人登月计划延迟,与国际合作伙伴稳步推进各系统研制工作
2021年11月9日,NASA正式宣布将登月时间推迟到至少2025年。NASA提到了几点原因:蓝源公司对该局选择SpaceX作为“载人着陆系统”(HLS)研发团队的诉讼;国会没有为载人着陆系统拨出足够的资金;新航天服无法在2024年登月前完成研发。11月13日,NASA总监察长办公室公布审计报告,认为2025年的目标是不现实的,要想把航天员送上月球,必须解决包括航天服和着陆系统研制进度、资金短缺以及疫情考验等问题,预计要到2028年才能完成登月。
美国继续推进“航天发射系统”、“猎户座”飞船的研发,发展商业合作,研发“载人着陆系统”和“门户”月球空间站,进行前沿科学和技术研究,促进商业航天的健康发展。2021年共有韩国、新西兰、巴西、波兰和墨西哥5个国家同美国签署了《阿尔忒弥斯协定》,美国太空联盟进一步扩大。2021年2月,空客公司与欧洲航天局签署合同,为“猎户座”飞船研制另外3个“欧洲服务舱”(ESM)。1月12日,日本政府与NASA签订了地月空间站项目的合作协议,日本将为月球“门户”空间站提供蓄电池等组件,开发新一代HTV-X货运飞船。丰田公司将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合作,共同开发载人加压月球车“月球巡洋舰”(Lunar Cruiser)。此外,日本计划在2030年前将本国的航天员送上月球。

2.俄罗斯进一步明确载人登月技术路线
在载人登月领域,2021年,俄罗斯由于叶尼塞号火箭技术参数暂未确定,火箭研制工作暂停。鉴于此种情况,俄罗斯首次载人登月将计划采用安加拉火箭/小鹰号飞船+空间拖船的技术实施方案。
俄罗斯雄鹰号飞船在2021年进行了单个结构元件、仪器和组件的制造和测试工作。俄罗斯计划于2023年完成雄鹰号飞船首飞,2025年利用雄鹰号飞船完成载人飞行,2029年利用雄鹰号飞船完成载人绕月飞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轻便型小鹰号飞船首飞,2030年搭载俄罗斯航天员登上月球。

载人航天新系统与新模式
1.“星舰”系统开展多次飞行试验,创新商业载人航天系统进展迅速
2021年,SpaceX公司快速推进“星舰”(Starship)系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包括星舰SN9/10/11/15等,主要用于开展高空飞行试验。于2021年5月5日实现10km跳跃飞行,并获得NASA商业载人月球着陆器研制合同。尽管在蓝源公司等竞争对手的抗议下,NASA暂停了商业月球着陆器合同,但最终SpaceX公司于11月最终赢下了合同,成为中标载人月球着陆器研制与验证合同的唯一研制商。
后续,SpaceX公司计划继续推进“星舰”的研制和试验工作,包括对星舰SN20进行重大技术升级,开展轨道飞行试验,实现25马赫再入和着陆。SpaceX公司计划在2022年利用“星舰”进入近地轨道,在2023年飞往月球,2024年无人飞往火星,2026年载人飞往火星。

2.太空旅游业加快发展,成为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商业航天迅猛发展,亚轨道、轨道飞行也从早期的试验性质逐步向商业性质发展。2021年7月,维珍银河公司和蓝源公司分别利用太空船二号、“新谢泼德”系统成功完成载人亚轨道飞行;9月,SpaceX公司利用“载人龙”飞船成功开展首次无专业航天员参与的轨道旅游任务;12月,太空探险公司时隔12年再次利用“联盟”飞船将两名太空游客送达“国际空间站”。
轨道/亚轨道旅游直接面向公众客户,其竞争十分激烈。目前,轨道/亚轨道太空旅游价格仍较为高昂。除了价格外,优化服务和体验也是重要的竞争点。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优化服务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太空船二号、“新谢泼德”系统、“载人龙”、“联盟”飞船等多型系统投入常态化商业旅游服务并成为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太空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太空旅游将为推动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促进太空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2021年,世界载人航天取得了快速发展。近地轨道方面,“载人龙”飞船、“货运龙”飞船等新型载人航天器成功重复使用,“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完成扩展,近地轨道载人航天能力得到加强,多国积极参与载人航天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
载人月球探测方面,美国载人登月计划推迟,利用商业公司与国际合作伙伴推动各系统研制进度,俄罗斯明确新的载人登月实施方案,加快对“雄鹰”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
太空旅游方面,多家商业航天公司积极参与轨道/亚轨道太空旅游项目,太空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
整体而言,主要航天国家均积极谋划,推动载人航天活动可持续发展,并迈向更远的深空。
(责任编辑:刘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