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2015年10月30日报道,10月,国际空间站上开展了大量脑部研究。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太空环境下的脑部活动,了解航天飞行影响航天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科学家们收集了大量研究数据,并将利用这些数据帮助降低未来长期任务期间会遭遇的风险。10月份进行的研究包括:
1. 神经扫描(NeuroMapping):研究航天飞行如何改变大脑结构和功能,包括运动控制和视觉影响。该研究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飞前和飞后对乘员的大脑进行扫描,对比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科学家希望该研究能够发现地球上人类脑部对衰老、化疗、受伤和疾病等状况的适应情况。
2. 认知(Cognition):一系列测试,测量航天飞行相关(例如微重力和睡眠缺乏)的生理变化,如何影响脑部功能。这10项计算机处理测试覆盖了大范围认知功能,并提供实时反馈。测试也将在其他遭受疲劳或心理压力的职业人员中进行,例如医生、飞行员甚至是南极科考科学家。
3. 脑部血液流出(Drain Brain):研究人员试图确定微重力下血流是如何从大脑流入心脏的。居住在空间站的乘员曾报告过出现头疼和其他神经学症状,了解太空中血液的流动,研究人员就有可能为他们寻找治疗方案。期间,航天员使用了应变仪体积描记器,就像一种特殊的衣服领子,用来测量来自大脑的血流。这种仪器不需要外科或特殊的知识来操作,佩戴这种“领子”就可以监测地球上患有心脏或脑部功能紊乱的患者。
4. 日记(Journals):在长期航天探险任务期间,为了进行隔离和封闭环境下情绪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分析,科学家设定让乘员撰写日记。研究结果帮助NASA为未来任务(包括空间站和火星)设计设备和程序,还验证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和平相处(甚至在压力环境下)的可能性。
5. 宜居性(Habitability):该研究收集了空间站乘组居住空间观察到的结果。设计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两位乘组乘员目前在空间站居住一年,这是他们仅有的居住/工作空间。研究人员收集信息,以帮助未来航天器设计,还将用于设计地球上有限空间和资源下的封闭居住和工作空间。
除了这些实验之外,科学家们还将对隔离、疲劳、航天员清醒时昼夜周期转变和微重力对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管春磊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