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航天新闻网2015年8月12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准备在2016年发射首批两颗星际立方体卫星,执行“火星立方体一号”(Marco)任务。工程师正在研究这种卫星还可以执行哪些其他太阳系任务,以及需要哪些关键技术。
Marco卫星
这两颗卫星为六单元立方体卫星,将用作“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运行时的实时无线电中继节点。这两颗卫星预计将在2015年12月1日完工,并计划在2016年3月发射。
8月9日,JPL研究员斯潘戈洛(Spangelo)在立方体开发者研讨会上表示,Marco是喷气推进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多个星际立方体卫星任务之一。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的星际立方体卫星任务概念包括:悬停在小行星或彗星表面上空的航天器、着陆器和勘探器。这些航天器可能会伴随更大的任务,或者是作为后续任务的先导。这些任务具有推进科学发展的潜力以及探索价值。
推进技术
对于立方体行星大小的航天器而言,执行超出地球轨道以远的太空任务会带来大量技术挑战,包括电力、推进和通信技术挑战。8月11日,斯潘戈洛在小卫星大会上表示,电力推进技术的发展可使立方体卫星任务扩展到整个太阳系内部。
她在会议上提到,密歇根大学正在研发名为“立方体卫星双极推进器”的等离子体推进器,该推进器可使总质量小于20千克的六单元立方体卫星,在离开地球后飞行13个月,进入火星轨道。
新兴的电力推进系统在过去几年内不断发展,有潜力作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使立方体卫星具备更大能力。
卫星天线
JPL的另一个团队正在研究一种适用于六单元立方体卫星的可展开天线,可实现高数据速率的Ka波段通信。8月11日,乔纳森•尚德在会议上表示,与安装在卫星上的X波段贴片天线相比,这种天线可使数据速率提高1万倍。(冯云皓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