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纽带新闻网近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科学家对开展的外太空条件对生物体影响的试验研究进行了总结,试验报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的Astrobiology杂志上,同时该试验的一些结论也发布在ESA官方网站上。
试验的名称是“Expose-E”,自2008年起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试验设备是一个体积不大的、带有孔洞的试验装置,被固定在空间站外部,孔洞内放有活的生物体,同时试验装置上还附有温度、电离辐射传感器及其他测量仪器。一些生物样本在太空中有一定的辐射防护,另一些则完全没有。样本在受辐射计量上的差异约为70%左右。
放置在外太空的生物样本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一些植物种子、苔藓和普通氨基酸。这些样本在外太空条件下放置了1年半的时间,2009年才被带回地面,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公布了研究结果。
固定在空间站外部的试验装置,背景为地球(来源:ESA网站)
除了得到了宇宙射线对细菌孢子和植物种子影响的数据,生物学家还发现了苔藓具有不寻常的生命力。这些生物体(苔藓)是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在经历了空间站严酷的旅行后活了下来。很多苔藓在返回地面后复活并继续生长。它们在太空中被剧烈地烘干了,但是回到适宜的环境后,又恢复了生命活动。
苔藓对空气的清洁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生物学家经常用苔藓来监控某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城市中苔藓很难存活。而它在严酷的太空条件中居然显示出了超强的耐受力,这两个特点的结合在科学家们看起来十分有趣。
其他几项试验中,外太空条件下创生存记录的还有螨类、缓步动物、以及耐辐射球菌等病毒。
生物体在太空条件下的耐受性研究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科学价值。这些生物体可用来向其他星球殖民,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使科学家们了解到生命存在的极限,揭示生命传播理论。此外,ESA代表还说,苔藓已经引起防晒用品制造商的极大兴趣。(宋尧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