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特稿】 3月30日至4月2日,应美国航天基金会邀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率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等5人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布罗蒂莫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美国第25届国家航天研讨会。归来后,周建平总师就参加此次会议的情况接受了本站的访谈,并对中国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本站记者:周总,您好!在这次研讨会的开幕式上,美国航天基金会将2009年“航天成就奖”授予了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您如何看待这个奖项?
周建平:我认为这是美国及国际社会对中国载人航天取得巨大成就的认可的一种表现。在颁奖仪式上,基金会主席埃利奥特·普勒姆称“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将人送入地球轨道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中国在短时间内接连通过三次载人航天活动就实现了载人航天关键技术的突破,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和惊人的”。我认为这是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和积极评价。
图1:周建平总师在接受“航天成就奖”颁奖后致辞
本站记者:都有那些机构和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
周建平:这次会议非常隆重,美国海、陆、空军代表团,政府有关机构,各大航空航天及军火公司,美国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等约800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除了中国代表团以外,欧洲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英国国防部、日本航空航天局等机构也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
本站记者:与会代表如何看待中国获得“航天成就奖”这一事实?
周建平:他们还是非常认可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代表在发言中,对中国在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和神七任务的成功给予高度评价,与会人员给予的热烈的掌声。会后,美国政府代表、军方以及其他国家的机构代表也都对中国获得这个奖项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基金会负责人告诉我,与会的很多代表对美国基金会将“航天成就奖”颁给中国既感意外,又感到赞赏,认为美国基金会做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由于这次颁奖,中国代表团成为此次会议的主角之一。代表团尤其是航天员翟志刚所到之处,受到了美国民众以及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与关注。
图2:会议期间,翟志刚与前NASA副局长弗莱德·格里高利(左)
与美航空周刊总裁Hericks(右)在一起
本站记者:在此次会议上,您做了关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情况的报告。并且,在会议闭幕式上的视频回顾短片中,除了大段的音乐,与会代表发言中,就只引用了您在报告中的一句话,表达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愿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的愿望。能否就这个报告简单谈一下有关情况?
周建平:代表团在会上作了一个关于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专题报告,我们在报告中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那就是:中国发展航天是为了和平利用太空,中国愿与其他国家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合作,促进人类对宇宙更好的了解,促进人类对太空的和平利用,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这个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关注,也引起了大家共鸣。
图3:周建平在美航天研讨会上作报告
本站记者:您认为参加这样的会议,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周建平:参加这些会议和活动,对于宣传中国载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促进世界对中国载人航天的了解,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都会起到积极作用。比如,美国航天基金会主席普勒姆就认为中美应该加强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他表示基金会也会积极努力来促进这些合作。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还是一个后来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愿与世界各国航天机构合作,共同为人类更好地认识宇宙以及和平利用太空做出积极的努力。
本站记者:谈到合作,请问周总,您如何看待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问题?
周建平:载人航天是一项长远的、人类共同追求的事业,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各种资源,包括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愿望,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体现和需要,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高投资的事业,合作有利于更快、更好的发展,更经济的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也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是为了和平利用太空,中国也愿意本着互惠、互利、平等、共赢的原则,发挥各自的优势,与其他国家在科学实验、载人航天、深空探索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在此次会议期间,国外许多航天界的人士也表示了加强与中国航天合作的愿望。这是一个很好的信息。当然,要有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图4:周建平总师、翟志刚代表中国神七任务团队向美国航天基金会主席埃利奥特·普勒姆
赠送“神七“飞船模型并合影留念
本站记者:美国作为载人航天领域的强势国家,一直对与中国的合作持怀疑态度。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中国更高程度的参与国际合作?您认为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长远优势何在?
周建平:影响中国开展对外合作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国外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一些偏见和限制,他们总担心合作使中国受益,他们吃亏。其实,中国航天本来就是自己搞起来的。中国航天的早期发射合作并不是获得国外的技术,而是用中国的航天技术实力来参与市场竞争,参与国际航天服务。这些年,国外对中国的限制较多,但中国的航天尤其是载人航天照样发展起来了。我认为,合作是互利的事情。说起优势,我们首先要看到,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要认识到中国的载人航天开始时间并不长,与美、俄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过,近些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迅速发展,我们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在发展中正变得越来越成熟,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基础的不断完善,科学、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发展载人航天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条件。我认为,这是我们对我们国家未来载人航天发展充满信心的最重要的前提。中国虽然是一个后来者,但发展速度比较快,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与中国的总体发展是相匹配、相符合的。
本站记者:目前,亚洲周边国家如印度、日本、韩国等都有发展载人航天及深空探索等方面的计划,您如何看待周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竞争?
周建平:为什么说是竞争呢?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竞争。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包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亘古以来的愿望。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都有关于太空的很多神话和传说。这种梦想是深深地嵌入人类文明发展和人类的文化中的,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同国家通过载人航天的方式探索宇宙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我认为,载人航天不分先后,不同国家的参与热情将会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对于太空的开发利用。这是好事。尽管各国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可能有所不同,但载人航天俱乐部成员的增加无疑是载人航天事业繁荣的体现,也是载人航天事业的价值的体现。未来,人类载人航天活动将会越来越频繁,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未来载人航天将向更远、更高、更深方向发展,人类社会将能更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人类文明将会被扩展到更远更广阔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