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选拔,是指从特定人群中选拔预备航天员开始,至最终挑选出能够胜任载人航天飞行的飞行乘组的整个过程。航天员选拔是不断对候选人进行各种检查、考核和评价的过程,是优中选优的过程。航天员选拔包括预备航天员选拔、训练期的选拔和飞行乘组的选拔,涉及临床医学、航天医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
1)预备航天员选拔。预备航天员选拔是指从其他职业的申请人中选拔出达到选拔标准,取得参加训练资格的预备航天员的过程。预备航天员选拔主要是对候选人的基本条件、身体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检查和评定。
2)训练期航天员的选拔。训练期航天员的选拔是指预备航天员为取得和保留航天员资格必须经过的检查、考核与评定。训练期航天员的选拔贯穿训练的全过程。在训练期间,不仅要对预备航天员进行各种训练科目考核、训练阶段考核及训练结业考核与评定,进行心理观察和测评,同时还要定期进行医学检查与评定。医学检查的项目与预备航天员选拔时基本相同,但检查更加全面、深入和细致。训练期间,如果某个预备航天员身体出现问题,被医学鉴定为不合格,则可能面临淘汰。
3)飞行乘组的选拔。飞行乘组的选拔是指从合格的预备航天员中,为某次航天飞行任务选拔出最佳飞行乘组的过程。飞行乘组的选拔需要充分考虑飞行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不仅要对飞行乘员个体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必须对乘组整体效能作出评价。飞行乘组的选拔贯穿于该次飞行任务训练的全过程,直至发射当天方可完全结束,包括选出合适的航天员,确定飞行乘组和备份乘组(或备份航天员),以及在临飞前对飞行乘组进行适当的体检并确定最终的飞行乘组。
无论是训练期的选拔,还是飞行乘组的选拔,均比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复杂,不仅要考察航天员的思想素质、身体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必须考察航天员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情况,以及乘组整体效能等各方面的情况。
航天员在执行一次航天飞行任务之后,如果还要执行下一次航天飞行任务,也必须重新接受选拔,即参加飞行乘组的选拔。除了地面例行的选拔项目之外,航天员在以前历次航天飞行中的表现,如完成任务的情况、身体状况、情绪反应和人际关系等,也是影响他是否能够参加下次飞行的重要因素。
航天员选拔标准主要是根据航天飞行任务、飞行时间、载人航天器及其装备、航天飞行环境对人的影响和要求确定的,一般包括候选者的基本条件,身体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储备与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对候选者的检查与评价,具有全面、系统、多阶段、不间断和动态等特点。在选拔时,采用单项评定与综合评定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既有单项淘汰,也有综合评定。
预备航天员的选拔标准包括基本条件、医学选拔标准、心理选拔标准和综合评定标准。训练期航天员的选拔标准和飞行乘组的选拔标准包括医学、心理、政治思想、知识与技能考评标准和综合评定标准。
航天员选拔的标准、方法和程序是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飞行技术状态的变化,飞行经验的积累,人类对航天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航天员任务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调整、变化和改进,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已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选拔标准,对不同类型的航天员(如指令长、驾驶员、飞行工程师或任务专家、载荷专家),不同的载人航天器(如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 的航天员,和担负不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有不同的选拔标准和训练要求。在身体条件、航天环境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以及心理素质方面,对指令长和驾驶员的要求最严,标准最高,任务专家次之,载荷专家相对最低。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航天员选拔标准,包括预备航天员选拔标准、训练期航天员选拔标准和飞行乘组选拔标准。神舟5号、6号和7号飞船3次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证明了这一选拔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将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航天员的选拔方法和标准,完善航天员选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