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每日航天》2012年6月13日报道,澳大利亚空间分析人士 莫里斯·琼斯博士表示,不久以后,搭载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将与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对接。这是中国载人飞船与另一飞行器的首次对接,也将成为中国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
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以来一直在轨运行,并于同年11月与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对接。这次任务将是中国航天员首次驻留于神舟飞船以外的空间飞行器中。天宫一号已飞行约9个月,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为中国航天员设计的航天器,并预计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轨运行。
中国对于第一次载人探索规划十分仔细慎重。3名航天员中,有的1名将不会居住在实验舱中,而是留在神舟九号飞船上,随时准备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乘员。
中国尚未确证天宫一号的进入程序,但可以预测的是航天员们会很谨慎。对接后会有大量的试验,以确认两个飞行器对接正确,并已进行适当的电气连接。
飞行器之间的通道将采用可呼吸的空气加压,随后由航天员检查。地面控制人员将通过遥测再次验证这一点,并将在严格对接后立即监测天宫一号的性能。
飞行器之间的舱门打开之后,一名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的航天员将小心地进入天宫一号。这种预防措施对于大多数飞行器对接,以及国际空间站上都是正常的程序。它们将使航天员免受机舱内可能漂浮的尘埃和碎片的伤害。
随后,航天员将移动至天宫一号内壁上的控制面板处,进行飞船内部的快速检测。检查天宫一号的内部功能,并输入指令全面启动舱段。随后,天宫一号的第二名“居民”可以安全进入实验舱。这是一切正常的情况下事件展开的方式。如果出现问题,任务可以修改或中止。但问题会出现吗?天宫一号已经克服最能挫败其任务的重大工程障碍。在发射之前,由于被发现的工程问题,天宫一号经历了一系列长期而螺旋式的拖延。延误是令人沮丧的,但在地面上解决问题总比在太空中面临这些问题要好得多。
看来天宫一号经历了一丝不苟的调试,其随后在空间中的表现支持了这一说法。天宫一号在发射或展开太阳能电池翼的过程中并未遭受损坏。它还在神舟八号的测试任务中两次成功验证了交会对接系统的性能。
中国还表示,舱内空气已被远程监控,并被证明是适合航天员的。这消除了任何关于“舱内材料会释放有毒气体”的后顾之忧。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航天员乘组会顺利登上天宫一号。这应该是一项安全而高效的任务。祝福神舟九号飞船上的男、女航天员。(爱航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