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零号指挥员王军
【载人航天工程网 酒泉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不久天宫一号将从这里进入太空。测发指挥大厅一派紧张而有序的忙碌景象,在这里本站记者采访了执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的零号指挥员王军副站长。
本站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测发大厅的有关情况。
王军:中国载人航天从开始就确定了一个设计理念,就是强化技术区,简化发射区,同时采用了一种比较先进的测发模式“三垂一远”,即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远距离测试控制。三垂主要体现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一远就体现在我们现在所在的测试控制楼的测控大厅,任务火箭、目标飞行器,包括后续的飞船,它的测发都是通过远距离的光纤、电缆等连接到这个大厅完成的。这个大厅分为火箭测试区、飞船测试区和指挥区三个部分。在中间的指挥区里分为五个部分,一个是发射场的地情、C3,二是空间应用系统,三是航天员系统,四是逃逸系统,特别是待发段的逃逸指挥控制台监测系统,第五部分是由各系统总师总指挥组成的测发决策区。
本站记者:这个大厅在任务发射的时候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王军:起飞前,发射场主体的电测项目都是通过这个大厅里的指令进行的,对火箭、目标飞行器做各种测试,包括发射区火箭、目标飞行器的临射检查和发射。
本站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到发射场后,主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测试工作,它的测试流程与以前神舟飞船的测试有哪些变化?
王军:在测发流程上有一个大的不同。不管是目标飞行器还是神八、神九飞船的发射,相比较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两次扣罩模式变为一次扣罩模式,两次扣罩模式是在火箭飞船分别测试没有问题以后,然后飞船扣上整流罩,跟火箭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对接,对接以后进行人船箭联合检查,检查确认无误后,飞船再返回到加注厂房进行飞船的加注扣罩,再到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对接。在整个过程中要进行两次扣罩。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开始,包括后续飞船的发射,将采取一次扣罩的模式,也就是飞船、目标飞行器和火箭分别测试完成后,不再进行未加注状况下的联合检查,确认无误后对目标飞行器进行加注,然后进行扣罩,扣罩完成以后,转运到垂直总装厂房与火箭直接对接,也就是说只有一次扣罩过程。到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以后也没有联合检查项目,仅进行一下简单的检查以后就随之转运到发射区进入发射系统,这是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开始测发流程最大的变化。今后的航天飞行器和飞船都将采用这种模式。
本站记者:从两次扣罩模式到一次扣罩模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王军: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初期,论证是一次扣罩模式还是两次扣罩模式就有很大争议。当时采用两次扣罩模式,主要是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通过前七次的发射,我们认为目前的技术成熟了,安全性上是有保证的,所以改进为一次扣罩模式。因为一次扣罩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缩短测试时间,这样有利于今后高密度发射。
本站记者:从两次扣罩到一次扣罩是发射场在技术上的一个提升,也体现了对产品质量保证方面取得很大进步?
王军:从两次扣罩到一次扣罩,应该说是中国载人航天巨大的进步,这个进步是建立在各系统--如火箭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发射场系统等前期对载人航天的理解、支持和技术上的进步方面。
本站记者:从两次扣罩到一次扣罩,并确保安全性,我们做了哪些技术上的改进?
王军:针对目标飞行器,发射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最典型的就是专门增加了一个目标飞行器的测试,目标飞行器比飞船体积和重量大,它的整流罩也增大,导致无法对其进行反转,所以专门新建了一个加注厂房用于目标飞行器及后续飞船的加注。另外,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以及发射塔尖都是因为目标飞行器整个整流罩扩大,对它的工作平台进行了扩展。目标飞行器对整个整流罩里的环境要求严格,所以我们对塔架上整流罩内的空调系统进行了改进。
本站记者:天宫一号到测试场后主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测试,在后面的流程中还有哪些主要的环节,发射塔上还有哪些具体的工作?
王军:天宫一号已经转到加注厂房,下一步就是要进行扣罩,然后转运到垂直总装厂房,与火箭进行对接,对接后转运到发射区,进行火箭、飞船的功能测试,全系统发射演练,最后是火箭的加注和发射。(张智慧 王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