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年9月21日报道,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将在下周发射。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计划的序幕,中国将在天宫一号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无人自动交会对接。外界预计中国将由此拉近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的距离。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发自甘肃酒泉的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9月20日天宣布,执行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以及长征2F运载火箭的组合体都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转运至发射区。 天宫一号将于9月27日至30日之间择机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负责人此前多次对外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第一步是航天员上天;第二步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就是在2020年建立永久性空间站。
2008年,随着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并安全返回地球,中国已完成多人多天飞行的目标,并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人类出舱活动的国家。2010年,中国又顺利发射了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中国还计划在2012或2013年发射嫦娥三号,实验月球表面软着陆、月夜生存等多项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建启上个月初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指出,在天宫一号之后,中国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之对接。只有三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能全部达到。此外,在2015年以前,中国也将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进行多项太空实验。
交会对接被公认是航天技术瓶颈,也是建立空间站最基本、最关键的基础。其他国家在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交会对接也遭遇过失败,例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曾在对接过程中“相撞”。因而天宫一号的发射与对接也备受关注。
天宫一号的发射计划近期也引起美国、英国媒体的关注。天宫一号重8吨,而美国1973年发射“空间实验室”重80吨,俄罗斯1986年发射的“和平”号核心舱则重20吨,相比之下天宫一号其实是“小巫见大巫”。不过在美国缩减航天计划规模、中国却展开多项航天计划的氛围中,中国发射天宫一号被部分评论人看成是美国走下坡、国际实力天枰往东侧的标志,但也有学者认为,这只是中国推进国家综合实力的举措。
《基督教箴言报》昨天引述华盛顿遗产基金会航天专家成斌(Dean Cheng)提出,空间被中国视为国家实现科技自主的其中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