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本站记者采访唐歌实主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北京飞控中心轨道室唐歌实主任来到我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和人民网联合嘉宾采访直播间。唐主任您好,能不能首先和网友说几句话。
唐歌实:大家好,大家也辛苦了,这么晚看神舟飞船的发射。
主持人:因为我们广大网友很多人不太了解,能不能给广大网友简单介绍一下您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唐歌实:我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飞船首先要测定它的轨道,根据测定的轨道做一个轨道预报,这个预报算出来以后,我们就知道我们各个站、各个测量船在什么时候从哪个方向看到飞船,我们就根据这些做一个计划,后面的工作怎么安排,什么时候发出什么指令,再根据这个轨道做一个预报,就可以计算出飞船从现在入轨时候的椭圆轨道,在第五圈变成圆轨道,这个怎么控制,控制量有多大,什么时候控制,整个这些控制参数和整个测控计划的生成都是我们轨道室负责的工作。
主持人:是不是飞船在天上的整个过程中,你们轨道室始终在跟踪着他们的运行状态?
唐歌实:运行轨迹,轨道有多高,往哪个地方运行,我们怎么把它控制到我们要求的目标上,都是咱们轨道室的工作。
主持人:这个工作在每一圈是不是都要进行?
唐歌实:对。我们采集测量数据之后,就要做轨道测定。因为飞船是一种近地轨道,随着大气影响比较大,衰减比较厉害。根据轨道测定的结果,决定我们后面的控制量怎么控法,能够满足任务的完成。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到目前为止,咱们这次飞船发射之后入轨的情况怎么样?和我们预想的理论值来比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唐歌实:从目前状态来看,发射非常圆满,入轨的时间比较准确,同时根据我们目前最新的轨道测定的结果来说,入轨的精度按照理论精度来说,入轨精度是非常高的。
主持人: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
唐歌实:对。
主持人:接下来在下面的神舟七号的任务中,是不是还有一些关键的节点,我们轨道室对飞船的状态,它的轨道参数做出重要的判断?
唐歌实:有几个关键节点:第一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在远望二号船出站之后,马上计算出轨道,根据轨道计算的第五圈的控制参数、控制量,还有就是后续的测控计划的生成,这是很重要的,决定我们后面这几圈怎么运行,什么时候做轨道控制,这时候做的轨道,误差相对来说要稍微大一点,再转一圈,转到第二圈,我们还要再做一次,这时候做的就比较精确了,我们根据这个做的结果,组成一个飞控讨论,把飞船各个系统的人召集在一起讨论一下、决策一下控制是不是正常。这是一个节点。这是我们的轨道控制。
第二个就是后面37圈还有一个预计轨道维持,这根据第五圈控制的效果和后续的大气衰减的情况,看做不做控制。
再一个关键节点就是返回,在45圈的时候做一个轨道控制,是返回轨道控制,相当于把飞船姿态调过来,再点火,制动,制动过来以后,返回。这也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基本上是这几个节点。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关键节点轨道室都要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为以后的相关节点和相关动作的实施做出一个决策的依据,是可以这样说吗?
唐歌实:可以这样说。轨道的运行对整个飞控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准确的轨道对后续的控制计划,怎么控法,都非常重要。
主持人:唐主任,在前面神七任务准备的这么长时间里,是不是你们工作非常辛苦,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你们轨道室这个集体,讲一讲有什么可以向网友介绍的事情和事迹?
唐歌实:具体事迹很多,一下子好象不太好介绍的太清楚。确实做这项工作加班的时间是比较多,因为整个软件系统有上万个子程序组装在一起运行,这么大个软件系统运行在一起,需要协调,需要各个软件之间的一些协同关系,我们调试软件、稳定我们的系统就要花很长时间,我们还新开发了一套软件系统,按照软件工程做下来的话,也是要花很长时间。但是这套软件系统花了一年的时间,但是这工程的节点把握的非常严格,所以大家做得比较辛苦。从设计、编码、测试,还有组装,最后三方评测,最后我们联试,这些过程走得非常扎实。通过这个过程,我们现在有四套系统一起保证这个任务。这几十号人也是工作的很辛苦。
主持人:咱们都知道,这次神舟七号任务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进行航天员的出舱活动,针对这次任务这样一个特点,我们在轨道室的轨道计算预报这方面有没有做一些特殊的要求和特殊技术上的准备?
唐歌实:是做了一些准备的。出舱之前,轨道舱要泄压,航天员才能出来。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轨道姿态有影响的。这个影响是在飞船上天之前不可知的,肯定上去运行之后,采到实际数据我们才能实际分析出来,在软件上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假如说发生情况,轨道舱的力学模型怎么考虑,怎么弥补这个泄压带来的影响,后面去怎么做,都在我们新开发的软件里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确保通过航天员出舱,轨道的泄压过程,在地面上非常准确地捕捉到这些变化的因素,把轨道计算得非常准确。
主持人:广大网友都有一个很关心的问题,您能不能把航天测控特别是轨道计算、轨道预报这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国外的技术水平做一个比较,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和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唐歌实:首先咱们这个水平能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水平,这是一个定性的说法。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基础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工作也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我们所谓的软件、所谓的研究过程都是自主开发出来的。所以通过我们自主开发的软件达到这样的水平,达到一个国际先进水平。从精度来说和国际上是同等精度,就是在我们这样的测控条件下,这样一个近地轨道,受大气影响非常大,这种情况下,对轨道的确定难度是比较大的,应该属于国际先进行列。
主持人:这次轨道测量的精度是在500米之内。
唐歌实:不是,刚才说的是入轨。通过我们的计算和我们设计的轨道差别大致在500米这个范畴。这是在我们正常指标之内。
主持人:就是工程要求指标之内。
唐歌实:对。
主持人:完全能够满足神舟七号后续的任务要求。
唐歌实:对。
主持人:知道您也很忙,下面还有很多工作,最后能不能请您代表轨道室全体向我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和人民网的网友说几句话。
唐歌实:各位网友,首先我感谢广大网友对载人航天这项工程任务的关注,也是有各位网友和广大人民的关注,我们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更感觉到我们肩上的重担,我们这项工作是在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有这么多网友的关注,有全国人民的关注,我们压力更大,但是也更有动力。谢谢。
主持人:我也代表广大的网友感谢唐歌实主任在百忙当中抽出这段时间,和我们的网友进行一个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