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长,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发射任务零号指挥员。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前期,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大厅就发射测试站任务与工作情况采访了他。
记者:郭站长,首先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发测站这边主要的任务和一些工作情况?
郭忠来:我们发测站一个是承担发射场塔架平台,还有发射场的空调、供配电,以及消防,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保障的单位。工作内容还包括发射场组织协调等具体的一些工作,主要是将航天员系统、飞船系统、应用系统、火箭系统以及发射场系统等组织起来,把各大系统相互之间的接口具体的一些事项理清楚,按照计划节点实施发测站的工作。
记者:在这次神七任务期间发射测试站所承担的责任,比较以往而言有什么区别?
郭忠来:这个神七任务和神五、神六任务发射测试站承担的任务应该说是大同小异,最主要的是,我们这次航天员人数增多了,我们发射场相关的保障,还有进舱一些有关的组织等等,包括这些电器的使用等等这些方面稍微有一些差别。
记者:刚才您也说到,我们发测站这边,虽然单位比较小,但是真正到了任务期间,参试的相关的各个系统的人员、设备都非常的多,也比较复杂,那么作为发测站站长,您是如何来做好这些协调工作,保证任务的正常运行?
郭忠来:我们发测站主要是负责任务前沿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在任务之前,我们已经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准备试验书,二是对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进行检修检测。另外,利用我们开发完成的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组织全系统、全岗位进行训练。所以,我们对这个工作过程,设备的状态,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进行了训练和检测,这样保证任务在实施过程当中,大家能够做到心里有数。
记者:刚才您提到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就这个能否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
郭忠来:我们航天发测站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主要是针对我们发射场没有一个测试发射的一个对象这样一个实际,我们来研发的。主要是研发火箭和飞船发射完以后,我们就没有这样一个东西来进行训练,那我开发这样一套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以后,就可以把火箭和飞船这些有关的内容虚拟出来,这样我测试操作人员在地面上岗位上,就可以跟实际的任务当中,测试操作界面是一模一样的来进行训练。另外我还开发的一个系统,叫虚拟吊装系统。就是我通过我这个系统,通过三维立体显示,我可以让指挥看着这个三维立体显示,指挥吊装这个操作手来动用吊车,最后我这个指挥员看到这个画面,就像把真实的火箭吊到真实的太空。
记者:这些都是利用现在比较新的,像计算机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来提升我们这次整个的训练。您觉得咱们发射测试站从建立以来,就是这种新技术应用对提高我们发射测试站本身的各方面的能力起到了什么样作用?
郭忠来:这个建站以来,我们还是不断的要应用这些新技术,特别是像刚才说到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这套系统是非常非常先进的。我们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创意是我们前任发射中心主任张育林提出来的,具体到我们发射场测试站,主要承担是载人航天测试发射过程当中这部分的仿真训练。这套系统目前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应该说国内现在这么大规模的实物与半实物关联,还是第一家。同时这套系统还可以模拟一些故障,将这套系统与我们发射场其它系统如消防等相结合,使得训练情况感觉特别真实,让我们发射测试站承担的这些团队,能够像真实执行任务一样进行训练。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新技术,比如我们推进剂加注的一些模型化测量系统,这样能够提高推进技术,加注当中显得出一些精度的技术。
记者:在加注工作是咱们发射场这边的一个比较主要的一个工作,这一块能不能详细的给我们谈一下。
郭忠来:加注工作,对发射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我们火箭飞船等等这些系统,测试完成以后,准备好到发射区以后,就加注完推进剂以后,就可以发射,这个推进剂本身又是危险性比较高的一些东西,有毒,而且易燃易爆,这个加注过程当中,精度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求组织指挥、协调包括设施设备的这些状态都要求非常高。这样的话,我们针对这样一个特点,我们加注系统对地面设备的可靠性进行了提高,另外对显示的一些界面这次也进行了一些更改。就是在加注过程当中,它加注的流程得到了更改。
记者:是用计算机这种方式来展现的?
郭忠来:对,现在是用计算机,不用语音这样的方式来展现的,看起来非常直观。以前的话我们都是用马赛克那种拼图似的,那种不是动态的,现在的界面是动态的。同时,我们也这套系统在加注之前,我们考虑模拟加注,这样可以达到一个真实的训练模式,同时的话,真实的考核这些地面设备。
记者:相比较零号指挥员,你如何理解发射测试站站长这一角色的职责,哪个压力更大一些?
郭忠来:以前谈到过担任零号指挥员那些压力和紧张,但如果跟发测站这个站长这个岗位相比,当零号指挥员只是一个小的压力。身为发射测试站站长,职责更重。因为我们发测站要承担这么多的工作,这次神七任务中,有600多个岗位,每一个岗位的每一次操作,都有很多,每一个动作都要非常的细致、非常的到位,才能确保任务不出现一丁点问题。如果某一个岗位,某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段,甚至于说非常短时间的那么一下出现某个差错,就会对整个任务的圆满完成造成影响。这样就留下了很大的缺憾。
记者:作为站长您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郭忠来:首先,任务之前要对所有的人员进行技术上的考验,第二要对试验文书要进行考验,试验文书是确保执行的过程当中,不会有错项,不会有漏项。技术上主要是让技术人员首先懂得我这次操作,按错一下按钮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我们按这个按纽的目的是什么。第三要进行多次的训练和考核,同时我们还为了考核这个人员的心理素质,领导还经常到一线现场给他提问,给他加压,让他同时训练的时候,按照实战状态下,甚至于高于这个实战状态下进行训练,这样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不会紧张,操作过程当中就会按照我们来训练的正常发挥水平。
记者:神七任务发射在即,作为发射测试站站长,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郭忠来:现在最关注的是下一步的船箭组合体转运到发射期这样一个工作。转运前,牵扯到厂房大门、活动发射平台、以及发射区相关的供配电、消防等等这些系统能不能正常工作,特别是在发射前几分钟这个时段,能不能正常的工作,这个是我最关注的。再有一个是加注系统,这是我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最后,就是进入临射前的八小时程序的以后,我关注的是每一个人的精神状况,每一个人的操作水平,大家这些协同的到位程度,当然,到了最后的发射时段,我也同时很关注自己当零号指挥员的状态,在这八小时过程当中,能否把我的精神状态,各个方面的水平发挥的最好。
压力更大,职责更重
发布日期: 2008-09-23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