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火箭研究院承担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任务系列火箭的研制任务,您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在这个历程中,长征2F火箭相关技术的重大突破和一些创新?
李洪:这种火箭,从遥一到遥七,七次的发射任务,每一枚我都是亲身参加了,亲身经历了。这种火箭从1999年11月遥一的发射到今天走过了将近十年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说,最主要的进步是使我们国家火箭的可靠性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从0.9左右提升到了0.97,这么大的一个提升,在国际上比花费的时间也是很短的。这反映出我们在系统设计、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及检测,以及试验方面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进步。这个提升,标志着我们国家从电子产品、材料、机械加工,到高精检测,都有一个很大的飞跃。它的系统设计方法、分析方法、检测方法都带来了很多技术的进步,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最后对几个方面的支撑技术进行集成,取得突破。比如说,在故障检测、逃逸救生、飞行器控制、发动机可靠性提升等方面,在高精度测量系统方面,以及在环境适应性等等这些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这些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相当的水平。
从1999年到现在经历了十年,这个过程中系统设计的水平、电子元器件考核指标的增长水平和我们国家电子材料的基础水平,相当于又有了一个新的阶段提升,我们原来采用的是我们国内的设计标准,现在采用了很多国际标准。这标志着从基础方面,能力水平提升方面我们国家又跨上了一个台阶,相当于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又有了一个提升,尤其是表现在火箭生产方面。在火箭生产方面元器件的标准又做了进一步的提升。
记者:您作为火箭研究院的院长,我知道您在研究院工作时间也比较长了,我想请您就火箭研究院在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系统中所承担的任务,给我们简要的谈一些情况,好吗?
李洪:一院作为火箭技术研究院,是总体设计、分系统设计、部分单元设计、系统总装测试集成的承担单位。火箭作为航天活动发展的一个基础,应该说是通向太空的天梯,叫运载飞行器。运载飞行器在太空当中执行各种功能。实际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一院来讲,承担的这项工作是航天活动的基础。这个基础也是一个集成性质的,它要辐射像固体发动机、液体发动机还有很多导航设备等一些产品,要辐射很多航天系统的科研院所一起来共同完成这个航天活动。实际它是一个大的运营管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需要有顶层的系统设计,我们钱学森钱老作为第一任研究院院长,也是创始人,对此非常重视。现在来看,系统工程理论在各个行业现在都被发扬光大,而且都已经应用了。如果说这方面有一些好的基础,有一个大的发展,从未来来看,我们用的这套理论,对指导我们的未来发展,完成我们的工作任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宝。面对未来的一些市场和需求,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们需要一些新的技术,能够集成到我们这个航天运输系统当中。在今后,到2015年,到2020年都有一些航天发展新的领域和规划,还要适应未来国际空间发展的需求,以及把我们最新的技术和国外的技术都集成到我们的航天系统当中,在这一点上,一院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没有变,而且任务会越来越重。
铺就通向太空的天梯
发布日期: 2008-09-23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