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满载中国人踏入太空梦想的神舟七号即将在酒泉卫星发射卫星中心发射升空。9月5号,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卫星中心就发射场系统的相关准备情况采访了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崔吉俊。
多项技术改进,保障神七任务
记者:请问针对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发射场系统较以往作了哪些设备和技术上的改进?
崔吉俊:神舟七号任务,应该说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任务有很大的不同。大家都清楚,就航天员而言,从神舟五号搭载一名,到神舟六号两名增加到这次的三名,而且航天员要在空间进行出舱活动,还要在空间释放伴飞卫星,做各种科学实验。为此,运载火箭系统、飞船系统都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状态的改变。相应的我们发射场也做了大量的技术状况的调整。特别是为了保证我们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确保飞船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的测试顺利进行,我们对发射场各个系统所有的设备进行了大量的检修检测工作和改造新研工作。
首先,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详细的测试方式、工艺流程,也就是说要全面地约束和规范航天产品在发射场所有的工作项目和工作流程。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和各个大系统进行了充分的协调。通过实践,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保证了飞船火箭等各个系统在发射场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我们对发射场的与航天产品、航天员安全相关联的一些设备进行了改造,提高了可靠性。如我们对火箭推进剂加注系统进行了改造,使系统更加可靠,工作更加直观。对发射塔架上的航天员逃逸滑带进行了更新更换,以确保我们航天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的紧急撤离。对运送航天员的电梯也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更新,使其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我们对发射中心的技术队伍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新研了发射场一体化训练系统,可以使我们所有的技术人员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射场测试发射、测控通信等系统一体进行演练,保证了各项任务可以有序的进行。
总之,通过三年的准备,目前发射场各个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保证神舟七任务圆满完全,为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三项手段,保证神七发射安全
记者:在保证神舟七号任务发射安全方面作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技术创新点?
崔吉俊:在保障发射安全方面,我们发射中心做了大量的技术准备。
一方面,我们对发射场的发射设备进行了两轮检修检测。第一轮从去年七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对发射场的所有发射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检测和运行考核,历时四个月,到去年十一月份结束。今年四月份到七月份,我们又对发射场的所有发射设备进行了第二轮的检修检测。通过这样两轮检修检测,保证了发射场的所有设备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二,制定和完善了各类方案预案。共制定方案预案上百份,可以说,对于我们测试发射工作当中所有的项目都有完善的方案和预案。特别是预案,还要做到尽量的细化和可操作性。预案不仅仅是一个宏观上的,而且我们要做到可操作。一旦出现我们所预想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预案能够像操作规程一样,一步一步的去实施,保证安全。
第三,我们强化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当然这些规章制度是我们发展中心经过50年的积累而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在神舟七号这个任务当中,我们又把各类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修订和学习,保证在我们测试发展过程当中得到很好的落实。
集中统一组织指挥,保障协调顺畅
记者:神七任务期间,载人航天发射场除了在承担发射场本身相关的工作之外,还承担着与飞船、火箭、航天员等系统的测试、联调等任务的指挥协调工作。作为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您如何协调工程的方方面面以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崔吉俊:因为发射场确实系统很庞大,特别是进入发射实施阶段以来,各大系统都汇集在发射场,需要发射场实施集中统一的组织指挥。这样我们主要是在组织机构方面要有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这方面有发射场区任务指挥部。当然这是我们发射中心和航天产品研制的指挥员、技术专家组成的一个联合组织机构。另外有组织机构下属的各类具体的协调机构,有阵地测试发射协调小组、测控通信协调小组、电磁兼容协调小组、技术安全小组、质量控制小组等等。通过这些组织发挥作用,能够确保我们的组织嫁接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保证我们各项计划的落实。
另外,我们还实行的严格的质量管理。安全质量归零的双五条标准,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实施严格的归零处理。另外,在各个系统协调一致工作上,我们严格按照计划去实施,我们保证每天有调度会,也就是测发协调会,每周有周调度会,每天有两总系统碰头会。不管是大的计划调整还是小项目的调整,我们都能够保证在不同的组织结构内得到落实。大概就是通过这些措施,保证各个系统在发射场的工作顺利进行。
184工程保障人才队伍
记者:就发射中心而言,我们神舟七号的技术队伍较之前有什么变化?如何保障人员技术状态的稳定?
崔吉俊:神舟七号的技术队伍和神舟六号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变化。比如说大家最了解、最关心的零号指挥员发生了变化,还有一些系统的操作手和一些岗位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变化不是很大,我们保证了新岗不是新手。
如现在的零号指挥郭忠来,零号指挥员对他而言是新岗,但是他不是新手。他过去担任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的火箭系统指挥员,也担任过卫星发射的零号指挥员,具备了很好的指挥技能和很好的素质。另外其他有变化的岗位也保证人员过去参加过多次任务。我们还要做到新手要由老手来带,重要岗位上不能配备一个新的操作手,必须要有老的操作手,必须由操作熟练的技术员来作为一岗。
为了使我们这支队伍能够胜任神舟七号飞行试验任务,我们进行了大量的专业技术训练,另外,我们还派出了一些岗位技术人员下场、所学习,如我们让担任火箭系统测试一岗操作的技术人员在北京火箭研制生产单位学习很长一段时间,并担任火箭出厂测试一岗操作和指挥,这样使他们具备了很好的操作技能,能够胜任神舟七号的操作工作。
当然我们为了使我们这支队伍更加稳定,更加合理,我们还做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说我们中心有人才培养的一个战略工程,叫184这项工程。就是说培养10名技术型专家;80名重要岗位的,在本系统内具有较深的理论水平,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400名在具体岗位上能够熟练操作,而且也具备排除故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技术人员。通过这样一个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战略工程,及多年的实施培养,使这支队伍逐步的成熟,也逐步的稳定,结构逐步合理。
最关心能够通过操作使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增值
记者:在所有环节差不多准备完毕,即将转场发射前,您本人最关注的是哪一些环节?
崔吉俊:我作为发射中心主任,最关心的、最担心的还是与航天产品、和航天员的安全直接相关系的那些操作项目。
这段时间的工作特点主要是危险性、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一些操作,包括对火箭、飞船的推进剂加注和船箭塔组合体的转运以及发射的组织实施,要求我们发射塔系统要严密组织、严细操作,一切按照操作规程和我们的计划实施。另外,特别是进入发射区的工作之后,对计划的实时性要求非常严格,各系统联合操作项目比较多。而且时序性、时效性都要求比较严,每一个系统、每一个设备,加电时序相互之间的协调要求都非常细。所以我们发射场一定以严密组织、严细操作,把各项工作做好。把最后的发射工作做到更加精细,争取发射成功。
大家都知道,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等航天产品是工业部门研制生产的,来到发射场由我们发射中心要进行操作和提供技术保障。还有航天员,我们要把它看成是一个航天产品,我们也要提供技术保障。我们要把航天产品测试好、保障好,使它的可靠性得到增值。所以说,最关注这些产品能够通过我们的操作使它可靠性得到增值,而不能因为我们的操作不当影响了航天产品的质量。所以,我最关心我们和航天产品有关系的那些项目,要提高我们发射中心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作风。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办,按照我们的方案预案办。比如说,后续对航天产品的转运、吊装、对接,对火箭飞船的加注和进入发射程序,这些项目都是非常关键的,大量的工作都由我们发射中心科技人员里承担,所以这些项目我最关注、最关心,希望都把它做得很圆满。
经验丰富,自然信心十足
记者:作为被刚刚任命的发射场系统总指挥,您认为责任有什么变化?您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崔吉俊:我长期从事航天发射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以及组织指挥工作,时间比较长了。参加过的卫星发射任务很多,就载人航天任务而言,我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都在发射现场从事相关指挥工作,担任发射厂区指挥部的副指挥长等。做具体的组织指挥协调工作比较多,应该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于神舟七号任务,我担任发射厂区指挥部指挥长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感到责任更加重大,肩上的担子也更加重。但是,我觉得有我们任务总指挥部的坚强领导,有上级首长和机关的领导和支持,有我们发射中心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个担子我觉得还是能够担得起来。由于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射中心对载人航天发射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只要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我相信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我本人对完成任务还是充满了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