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Wortzel
中国的神舟6号取得了美、俄在19世纪60年代已达到的成就。中国将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运行数天,这一成就在美国引起了猜疑。美国人担心,中国会将这一科技成果用于发展军事力量。
中国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将“神6”的成就视作全民族的骄傲。但是美国真正关心的不是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功,而是关心中国在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下一步有什么长期打算。
华盛顿担心的是,中国掌握了新技术是否总味着将会在中国军方所描述的“战场”开展一次新的军备和技术竞赛?中国难道仅仅是为了显示一下“综合国力”达到了世界水平吗?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二者都有。中国力图通过载人航天成就扩大其在全球的外交、军事、经济和文化等事务中的影响。不过,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实现丝毫不会动摇美国在航天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中国的成就存在军事应用的潜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将神舟6号送入太空的技术和能力完全可以用来破坏美国在太空的卫星监视系统和通信系统。
2003年中国发射的神舟5号飞船所达到的水平大约相当于1961年美国用自由钟7号飞船将谢泼德送入太空时的水平。谢泼德后来作为“阿波罗”任务的指令长登上过月球。中国下一个目标是在2007~2012年进行两个航天器的对接,2020年前后实现月球飞行任务。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警告自己或者错误判断“中国在航天方面超过了我们”。如果登月不是有用的目标,美国也没有必要急于再次“把人送上月球”;美国进行的无人月球和行星探测是十分成功的,且拥有在一旦需要时重返月球或登上其他天体的能力。
提出中国航天成就隐含军事应用的潜力的说法,是有根据的。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出版的军事理论著作中可以查到: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们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需要拥有在5个战场上作战的能力。这5个战场是:表面(地面和海上)、表面下(潜艇和水雷)、空中与大气层、电磁及太空。
尽管北京宣称中国无意使太空武器化,但是,中国军事战略家们认为,只要太空被用于侦察和通信而军事化了,太空就是一个战场。中国军方显然将要发展某些在太空作战或在太空起作用的能力。
MarkStokes在他的《中国的战略现代化》一书中,利用中国科学技术杂志上的资料,对中国的动能和定向能(武器)卫星计划,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研究。《中国的战略现代化》由美国陆军作战学院战略研究所于1999年出版。该书完全利用中国的原始资料,以引述文件的方式研究中国的战略。对该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登陆美国陆军作战学院的网站查阅该书。网址为www.carlisle.amy.mil/ssi/。
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及神舟6号的成功将促进中国向着军事应用方向发展。中国的航天计划还会产生其他的军事应用。中国己经利用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实现太空导航,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弹头机动和精确打击武器作导引。中国将参加可与GPS系统相匹敌的欧洲伽利略天基卫星导航系统。利用GLONASS系统和参加伽利略计划,是中国向着拥有独立的天基导航能力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当然,中国军方越是依赖太空,他的太空战和对敏感器的依赖就越脆弱。中国军事科学院的军事战略家们在讨论中认为,一旦掌握了利用太空的能力,太空自然就成为战场。他们也指出,由于美国对太空的严重依赖,使得美国军队在面临一个不依赖太空的国家发动的非对称作战时,也是脆弱的。
中国军方通过发展载人航天还可以获得其他不甚显著但相当重要的好处。航天活动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开发复杂的多光谱敏感器及天对天系统等,从而推进反卫星和反导弹计划。中国将从这些任务中提高天基指挥、控制和机动能力。如果中国的空军达到了能实施全球监视以支持其战术攻击、战略瞄准和早期预警的话,那末,经过验证的航天员生存技术将有助于增强其高空飞行载人侦察能力。
中国正在积极发展吸气式平台实施空中监视。据《日本时报》报道,2005年8月和9月,中国的电子战飞机曾先后2次接近日本。中国正在倔起成为全球大国,分享着全球性的贸易、能源和安全等利益,为了保护本国利益,他肯定会发展能采取一定规模的全球行动的军事实力。
今天,由于有关中国的公开政策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于“暗箱”,美国及其亚洲盟国(例如日本)都不清楚中共领导人的意图。在华盛顿和东京,美国议会和日本国会都会定期召开有民众和军界领导人出席的公开的监督听证会,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公众以及外国观察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有关战略意图和军事力量的信息。而在北京,观察家们所能获得的总是一些含糊的、秘密的传闻。这只能使人们对中国在类似于载人航天计划方面取得的进步增加猜疑和担心。
(原载于2005年10月24日美国《空间新闻》,
作者为退休陆军上校,曾2次出任美驻华使馆武官,
现为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