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长征“三勇士”齐了!
发布日期: 2020-05-05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参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长征火箭“三勇士”已经全部亮相。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先后有三型长征火箭参与其中,执行了多项发射任务。他们是:
——成功率100%、有着“神箭”美誉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货运飞船“专属列车”,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先行者,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空间站建设的核心骨干,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长二F:见证载人航天工程每一步
长征二号F火箭长约58米,由3.35米直径芯一级、芯二级捆绑四个2.25米直径助推器构成,发射载人飞船时配备逃逸塔。火箭起飞质量约480吨,可以把8.6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火箭可靠性指标达到0.97,航天员安全性指标达到0.997,是我国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有着“神箭”的美誉。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1999年11月20日,长征二号F火箭首次发射并取得成功,将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送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火箭将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使我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长征二号F火箭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试验,这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成功实现。
2008年9月25日,长征二号F火箭将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翟志刚迈出中国人漫步太空的第一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3日凌晨,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2016年,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成功在太空驻留33天,完成系列科学试验和技术试验。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
20年间,长征二号F火箭以13次完美的飞行,100%发射成功率,将5艘无人飞船、6艘载人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和1个空间实验室送入太空。
长七火箭:货运飞船“专属列车”
长征七号火箭全长53米,采用“二级半”构型,芯一级、芯二级直径3.35米,4个助推器直径2.25米,采用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燃料作为推进剂,火箭起飞质量约597吨,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约为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5.5吨。
长征七号火箭是为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的一型火箭,火箭2016年搭载远征一号甲上面级首飞成功,将7个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2017年成功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天宫二号送去了我国首个“太空快递”。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火箭的主要用途是向空间站运输各类物资,其中既包括航天员在太空生存的生活物资,比如饮用水、太空食品、舱外航天服等;也包括空间站运行维护所需物资,比如太阳能电池翼、设备备件等;还可以向空间站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为空间站补充推进剂。所以长征七号也有空间站“货运专列”的称号。
作为我国第一枚数字化火箭,也是首枚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的火箭,长征七号在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创新之路上跨出了一大步,肩负了技术进步的历史重任。
长征五号B:首战告捷,重任担纲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总长约53.7米,采用“一级半”构型,芯级直径5米,捆绑4个3.35米直径的助推器,起飞质量达849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2吨。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B火箭拥有目前我国最长最大的整流罩,整流罩长度达到20.5米,相当于6层楼房的高度,直径5.2米。如此宽敞的空间,也是为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而量身打造的。
长征五号B火箭是专门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打造的一型全新构型的火箭,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最高水平,承担着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的艰巨任务,是参与空间站建设的骨干力量。
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表示,长征五号B火箭研制期间,突破了低温火箭“零窗口”发射技术、大直径舱箭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是为满足空间站舱段需要所独有的技术。
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成功,意味着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将进入实质阶段。未来,载人航天长征“三勇士”将携手合作,承担起我国空间站舱段、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的发射任务,助力我国空间站早日建成,为中国航天搭建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