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交接仪式在湖南韶山举行
发布日期: 2020-12-25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来临前夕,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交接仪式在湖南韶山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航天员代表张晓光出席仪式,湖南省直有关部门及湘潭市、韶山市负责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干部职工、湘潭市和韶山市干部群众代表、武警官兵代表、学生代表等500余人参加活动。

交接仪式现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发表讲话。他认为,中国航天不平凡的创业历程,每一步成就都归功于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非凡的远见和英明的领导,一代代航天人感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厚爱和深厚重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今天,中国航天人已经实现了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但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依然任重而道远。载人航天工程全体研制人员将始终牢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厚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续建设航天强国。

周建平总设计师发表讲话
与会领导和嘉宾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讲话,双方领导、航天员代表张晓光共同为红绸包裹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揭幕,返回舱交接后将长期展陈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交接仪式开始
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同志亲自批准“曙光一号”载人航天计划,为后续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经过几代人艰辛探索和接续奋斗,从曙光飞船到神舟飞船,从“714”工程到“921”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实现从无人试验到载人飞天、从单船飞行到多器对接组合飞行等重大跨越,自主突破和掌握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取得重大任务16战16捷的辉煌战绩,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之路。目前,载人空间站建造任务已全面启动,计划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独立建造、自主运营的天宫空间站。

神舟十号返回舱揭幕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3名航天员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征太空;6月26日,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在轨飞行15天期间,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飞船绕飞等技术试验;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密切配合下,在天宫一号上圆满完成国内首次太空授课,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实时收看,极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向往航天、热爱科学的热情动力。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高约2.6米、直径约2.4米,重量2吨多,此前曾在多个重要展览中对外展出。
发展载人航天是毛泽东同志亲自批准的,承载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和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放在纪念馆陈列,具有功能定位准、展陈条件好、意义价值大等优势,是对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情告慰,有利于载人航天精神与伟人故里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使飞天壮举与伟人豪情互相烘托;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基础研究,助力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有利于更好发挥载人航天工程的综合效益,达到展示航天成就、推进航天科普、传承红色文化的效果。(任海根、邓孟)
(责任编辑: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