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源公司“新谢泼德”系统成功实施载人首飞
发布日期: 2021-07-22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北京时间7月20日21:12,蓝源公司在西德克萨斯一号发射场利用“新谢泼德”(NewShepard)系统成功实施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将公司创始人兼世界首富贝佐斯等4人送入亚轨道。这也是继维珍银河公司太空船二号(SpaceShipTwo)之后,本月第二次亚轨道飞行器搭载乘客开展飞行任务。

“新谢泼德”系统升空画面
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概况
“新谢泼德”系统是美国蓝源公司研制的商业亚轨道载人飞行器,根据美国首位开展亚轨道飞行并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艾伦·谢泼德(AlanShepard)命名。本次任务是“新谢泼德”系统的第16次飞行,也是其首次载人飞行。整个飞行过程持续约10分钟,微重力飞行时间持续3~4分钟。乘员舱在动力飞行段结束后同助推器分离,成功触达107公里高的太空。

“新谢泼德”系统典型任务剖面
“新谢泼德”系统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包括4名乘员,分别是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马克·贝佐斯(Mark Bezos)、沃利·芬克(Wally Funk)、奥利弗·达蒙(Oliver Daemen)。

“新谢泼德”系统首次载人任务乘员
杰夫·贝佐斯亲自体验“新谢泼德”系统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同时邀请自己的弟弟马克·贝佐斯一同参与。此外,还邀请了82岁的女飞行员沃利·芬克参与,并刷新了进入太空最高龄纪录。18岁的荷兰学生奥利弗·达蒙是“新谢泼德”系统的首位付费乘客,也刷新了进入太空最年轻纪录。
前期已开展多次飞行试验
蓝源公司于2000年创立,2010年后开始研制“新谢泼德”系统全尺寸样机,并于2015年完成研制。随后,蓝源公司开始进行“新谢泼德”系统无人飞行试验,已经利用4套火箭和3套乘员舱连续成功完成了15次飞行测试。

“新谢泼德”系统样机
“新谢泼德”系统是完全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载人飞行器,通过垂直起飞、垂直着陆(VTVL)方式发射和回收,采用冗余安全设计,能够完全自主飞行,不需地面控制和人员驾驶。系统由火箭和乘员舱2部分组成,全长18米,最大直径3.8米,最多能够搭载6名乘员,可将乘员、研究载荷等送至卡门线(100公里)以上,进入太空环境。

“新谢泼德”系统结构图
商业亚轨道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自1961年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以来,载人航天经过了60年的发展,主要活动范围是近地轨道和地月空间,亚轨道飞行并不占据主流。截至2021年7月20日,世界总共实施348次载人飞行任务,其中只包括24次亚轨道载人飞行。
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商业航天迅猛发展,亚轨道飞行也从早期的试验性质逐步向商业性质发展。2000年以来,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一号(SpaceShipOne)、太空船二号(SpaceShipTwo),蓝源公司的“新谢泼德”系统等商业亚轨道载人系统接连开展无人或载人飞行,系统逐步发展成熟,并计划不久后投入正式的商业服务,商业亚轨道旅游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责任编辑:刘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