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新篇章——921工程历史回眸
发布日期:2009-09-25 字体【

1992年9月21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我国发展载人航天问题。

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李瑞环五位常委参加会议。列席会议的人员有杨尚昆、薄一波、万里、刘华清、杨白冰、丁关根、温家宝。

汇报人:丁衡高、林宗棠、刘纪原、王永志、王盛涛。

江泽民同志说:“载人航天是大事,请常委审议一下。谁先汇报?”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首先汇报了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的意见。他谈到了这项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强调了就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搞这项工程也是必要的。同时也谈到了“风险”,可能要花点冤枉钱的问题,并报告了所需经费的意见。载人航天工程论证组组长王永志着重汇报了载人航天可行性论证的结果及权威专家们的意见,并回答了江泽民、李鹏提出的有关问题。汇报完后,江泽民问大家谁还有补充。当时航空航天部部长林宗棠表态说:我们完全拥护中央专委的决定。

江泽民拿起了那份中央专委纪要,一一点签字人的名字说:“你们几位都签字了。”李鹏接着说:“对历史负责,都签字了,迟浩田总长在国外待签。”接着江泽民请常委们发言。李鹏首先讲话:“这个事是我主持办的,载人航天,我们应当占有一席之地。不搞,很难再前进一步,这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项目,是众多领域的强项。”接着他谈到了这个任务是培养航天人才的任务,没有这个任务,航天事业就不能很好的发展;他还谈到了这个任务预设的经费,说:“总的讲,我们过去花的是最少的,今后继续搞,钱也是最少的。”我们有导弹、有原子弹,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现在只有前苏联一家有空间站,刚才说美国也在搞空间站。载人航天,十年后将成为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李鹏说,根据这些,开了三次专委会,第一次作必要性汇报,说还要进一步讲清楚;第二次专委认为必要,但要搞技术经费可行性论证;第三次专委会意见一致,向中央写了报告。对历史负责,专委成员都签了字。

这时杨尚昆插话:“这个名单是个光荣榜,应肯定下来这是个光荣。我赞成。”杨尚昆同志强调了以大工程培养新人的意见。他说,老一辈搞了“两弹一星”,如果没有新的任务,我们的队伍无法完成新老交替,就会断档。李瑞环同志说,要在世界上站住脚,还得有高科技,如飞船,宁肯别的省一点。真正在世界上被人看得起,没有看家的宝贝不行。这件事真正施行,要有个连续性,要不断进行下去。现在二三十岁的人到2000年才顶用,要大量培养人。同时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集中兵力攻坚。他说:“聂帅逝世为什么这么多人震动,就因为他领着搞高科技有功,人们怀念他。”他强调要给这一批人以生活保证,死咬着这个任务不放。乔石、姚依林、丁关根、薄一波、万里等都表示赞成。当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领导的温家宝同志表示完全赞成。他认为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都有非常重大意义,可以扬国威,在高科技领域占一席之地,而且能带动科技,提高水平。

江泽民同志最后说:“发展载人航天,这是件大事,大家同意,我完全同意,要下决心搞。1961年苏联第一个载人,美国是1962年。1957年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美国人马上就总结经验,说美国技术落后了,要赶上来。搞这个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都有意义,是综合国力的标志。因此,建议静静地、坚持不懈地、锲而不舍地去搞。除中央专委外,具体的要有个班子,经常研究些大问题,要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多方面综合些实力,静悄悄地搞。今天我们就作这样一个决策,发展我们自己的载人航天。”

会议决定我国载人航天从发展飞船起步,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战略,批准载人飞船工程上马。中国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几代人的飞天梦想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在会议上作了有关技术问题的汇报,他感慨地告诉我们:“我自己有机会参加这个会议,我受到很大的教育,我是论证者,也是主张搞载人航天的,可我那个认识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他们提出的高度还差得很远,他们的决心之大,使我深受教育,很受鼓舞。”

这位为祖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的老专家激动地说:“中国人飞天梦想得以实现是在现代,是在改革开放的盛世,是在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过程中;你想,这么长的历史长河,怎么不早搞,也不晚搞,怎么偏就在这个时候搞,怎么偏偏叫我们赶上了?能够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老中青三代,都非常幸运。”

信息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责任编辑:王楠
*
分享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