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实践 宝贵的经验
——关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体会
发布日期:2008-09-20 字体【

总装备部政委  迟万春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经过了几代航天人几十年的顽强拼搏、艰辛努力,胜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11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庆祝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为杨利伟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荣誉称号、“航天功勋奖章”证书。这是党和人民给予航天战线全体同志的最高荣誉,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深入总结经验,在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的征程中,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坚持用党中央的决策和指示统一思想,确保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1992年9月21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着眼未来,果断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这是个大事,要下决心搞这个东西。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组成了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协调机构,科学规划了工程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和政策,并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各个方面给予全力保障。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亲临一线,具体指导,为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特别难以忘怀的是:江泽民同志亲自为我国第一艘飞船题写“神舟”;当“神舟”一号飞船首飞成功后,江泽民同志接见了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部分人员,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险,敢于超越,勇攀高峰;发射“神舟”三号飞船时,江泽民同志亲临发射现场视察指导,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后,他又亲自打电话表示祝贺,极大地增强了航天战线全体同志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工程高度重视,给予了极大关怀和支持,十六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就风尘仆仆地赶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接见杨利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并发表重要讲话。回顾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1年的风雨历程,这个工程自始至终都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党中央对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做出的一系列决策和指示,反映了当今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趋势,反映了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科学规律,这是夺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的重要保证。
  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政治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载人航天工程由中央专委集中统一领导,专门设立了工程办公室统一协调实施。工程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努力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实施大兵团作战,进行重点突破。参加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的几十万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目标一致,决心一致,步调一致,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前进的浩荡大军。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当前服从长远,各系统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协调发展,始终保持工程高效运行。 我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花钱办事的地方很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大力倡导全社会团结协作的精神,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把各个方面的资源统一协调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创造辉煌的业绩。
  坚持“成功才是硬道理”,切实把质量建设作为工程的生命。广大航天工作者把质量作为工程的生命,把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作为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最高原则。在工作指导上,大干而不蛮干,涉险而不冒险,真正做到进度服从和服务于质量,质量决定和保证进度。在工作机制上,制定符合载人航天要求的质量工作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形成一套既有指令性计划作指导、又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制约束的综合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益,真正走出一条更加经济、更加高效的航天发展道路。在工作实践中,把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打一仗进一步,使各项工作更深入、更细致、更扎实。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加强质量建设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根本之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松懈,态度上不能有丝毫含糊,工作上不能有丝毫马虎。随着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向前推进,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以首次载人航天圆满成功为契机,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质量,确保安全,确保成功。
  坚持协同攻关、自主创新,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是在世界航天大国已经发展30多年后起步的。工程一开始实施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做到起步虽晚但起点要高,投入少、效益高,项目少、水平高,从总体上体现中国技术特色,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各地区、各系统充分利用发展“两弹一星”40多年积累起来的成熟技术,集聚的一大批科技专家和优秀人才,在积极借鉴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独立研制,集中优势力量,实施重点突破。经过不懈探索和艰辛努力,突破了一个又一个被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掌握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有益经验。但是,在关系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的尖端技术上,必须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拓创新,在战略上争得主动。一定要勇于站在世界科技进步的最前沿,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创新体系。在一些重要领域和科技前沿,要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国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建设者,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团队。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1年来,各大系统坚持一手抓载人航天工程,一手抓人才战略工程,为优秀人才搭建起成就事业的平台。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大力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在名利得失面前甘于奉献,勇于创造,敢于超越,勇敢地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一大批技术过硬、具有创新能力的载人航天科技人才迅速成长起来。目前,在载人航天工程的几大系统中,35岁以下的技术骨干已占70%以上,一批既懂专业、又善管理的人才成为各系统、各专业的技术带头人,有的还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历史经验证明,科学技术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没有一个大的工程牵动,是培养不出大批高层次人才的。我们要以航天事业作为培养人才的熔炉和平台,培养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高新技术的高素质科技专家,为确保航天事业后继有人和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坚持在伟大事业中锤炼崇高精神,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事业的浓厚氛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广大航天人始终以国家意志为最高意志,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党的需要为最高需要,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枯燥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从科研试验室到各生产企业,从大漠深处的航天发射场到浩瀚三大洋上的“远望号”测量船,到处留下了航天人艰苦创业的足迹。广大航天人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坚定地奋斗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奉献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用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崇高精神是推动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升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拉开了我国和平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序幕。我们要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崇高荣誉,倍加珍惜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用10多年心血换来的大好局面,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紧瞄准人类探索宇宙活动的最前沿,不断创造我国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该文原载于《中国飞天——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实》画册)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