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的医监医保 2012-06-07 19:34:11
所谓医监医保,就是航天员医生针对航天员所实施的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工作,包括航天员训练期间的医监医保和乘组航天员(简称乘员)实施航天飞行任务前、中、后的医监医保。训练期的医监医保,主要指航天员医生实施的日常性医监医保和非任务期航天员训练现场的医监医保工作。任务期医监医保是指载人航天任务飞行各阶段的医监医保工作。 航天员医生以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为目标,采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医学和航空航天医学原理与技术,对航天员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监督、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预测在航天员职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有害健康的因素,对航天员异常的心理、生理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有效的医学保障措施,从医学角度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健康和良好的工作效绩。 (1)训练期的日常医监医保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保障高楼的安稳。日常性的医监医保工作,是航天员健康大厦的基石,是提高航天员健康素质、预防疾病的保障基础。日常医监医保工作主要包括:为航天员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并监督执行;航天员体训中的医监医保;平衡航天员的膳食营养,保障饮食卫生;搞好检疫消毒,预防传染病;及时诊治疾病,纠正航天员的生理功能偏差;定期安排航天员疗养;对航天员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等。 1)卫生防疫。“预防第一”是医监医保工作的基本原则,尤其是有效预防传染病。卫生防疫主要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大环节严格管控。为了使航天员能够密切配合,航天员医生经常对航天员进行卫生学和流行病学教育,以增强他们的防病及保健意识。要求航天员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并对有关接触人员进行限制,定期监测航天员密切接触人员的关键生理指标;按照规定,实施公寓、食堂、体训馆定期消毒和卫生检查制度;航天员外出训练返回前,及时消毒公寓;灭除蚊虫等,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重点是预防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 2)营养及食品卫生监督。营养与食品卫生按航天员的营养标准和《食品卫生法要求》执行。食品营养不但要求美味可口,还要求食物品种全面,搭配合理,总的热量和各种营养成分既不能供给不足,也不许超量供给;炊事人员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进行食品的采购、运输、储藏、制作和发放;实施营养卫生监督,执行食品留验制度;航天员医生经常监督有关制度能否照章执行,还要经常性地宣贯食品卫生学知识,提高航天员的卫生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3)体质训练的监督。为了保持或增强航天员体质,提高航天员对各种负荷应激的适应能力和耐受能力,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航天员经常进行体质训练。在航天员体质训练中,航天员医生的工作重点是根据航天员身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建议,监督体训计划的实施;通过航天员的主观感觉、客观检查、锻炼中的观察,监督控制航天员的运动量,以防运动量过小,体能得不到提高,同时避免运动量过大,超过航天员的体能负担能力,引起不良反应;向航天员讲授运动生理和运动卫生知识,使航天员掌握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方法及要领,预防运动事故。 4)作息制度的监督。根据航天员训练负荷刺激强度的大小,制定大、中、小负荷三级休息制度。为了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工作能力,对航天员作息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落实,尤其是航天员参加特殊环境适应性训练和大负荷训练前后,严格执行大负荷刺激休息制度,使航天员身体及时得到休养。 5)航天员疗养。为了消除航天员疲劳,增强航天员的抗病能力,进一步优化生理机能,每年都要安排航天员进行健康疗养。疗养之前,航天员医生必须提出疗养期间航天员医监医保要求,协助疗养院制定康复及疾病矫治计划;必须了解疗养院周边环境、当地疫情、饮食卫生情况;疗养期间,航天员医生要进行全过程的医学监督。 6)维护健康,防病治病。崇尚“治未病”思想,采取主动的健康维护、健康促进模式,以人为本,对航天员进行系统、全程的健康监管,采用多手段、多方法,强身固本,预防为主。注重提高航天员健康素质,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图5-1为航天员医生正在为航天员实施理疗和口腔保健。 (2)训练现场的医监医保 在航天员的职业生涯中,经历无数次挑战生命极限的高风险、强负荷训练,因此,训练现场的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是航天员医生的又一工作重点。为了保证医监医保工作质量,必须对参加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熟悉训练内容和程序,全面掌握训练项目的生理反应、工作负荷量、安全措施以及中止训练的安全指标。训练中需要严把医学放行关和医学中止关,并根据训练计划的负荷量大小和对身心的影响程度,决定现场医监医保力度。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特殊环境因素负荷较大,必须进行现场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采取必要的监督保障措施。如航空飞行训练、失重训练、跳伞训练、超重训练、低压缺氧训练、前庭功能训练、隔绝训练、应急逃逸救生训练、各种气候地理条件下的生存训练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特殊环境适应性训练,都有各自的规律,因此,现场的医监医保要依据航天员训练项目的具体要求,制定医监医保实施方案,针对专项训练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作出相应预案,以免航天员出现身体损伤。 在航天员的各项训练现场,航天员医生如影随形,无论是在热浪滚滚的戈壁,还是在寒风刺骨的大洋水面,航天员身边总陪伴着医生的身影。在航天员训练过程中,航天员医生同航天员一起体验空中跳伞的惊心动魄,一同品味失重飞行的辛酸苦辣,一起走过训练中的风风雨雨…… (3)航天员飞行任务期的医监医保 航天员飞行任务期,是指航天员准备到发射场参加航天飞行之前一段时间到飞行及飞行之后一段时间的总称。在任务期,入选乘组的航天员称为乘员,乘组的航天员医生称为乘组医生。任务期医监医保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内容。 1)飞行前,对航天员实施更加严格的健康管理,根据任务特点,加强营养供给,严格作息制度,采取多种方法,维护和促进航天员健康。 2)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专门制定了传染病预防三级隔离制度。平时训练期执行Ⅰ级隔离制度,任务期距发射50天开始,执行Ⅱ级隔离制度,距发射14天开始至飞行返回后14天,执行Ⅲ级隔离制度。Ⅲ级隔离制度的控制程度,如同对非典等传染病人的管控,但隔离目的截然相反。任务期的Ⅲ级隔离,目的是保护航天员,预防传染病侵扰。 3)防范伤病,避免造成非战斗性减员。 4)飞行前,对每一名航天员均进行动态的医学跟踪,定期实施医学检查,并且进行医学鉴定,明确给出每一名执行航天任务前的航天员健康状况结论,最终实施飞行当天的医学放行。图5-3所示为航天员沙漠、水上营救出舱、特因耐力训练现场的医监医保。 5)飞行中,实时监测航天员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电图等生理指标,并与航天员定期进行通话,通过对航天员主观感觉、客观指标,判断航天员的健康状况,预测疾病倾向,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6)针对出舱活动及飞行中航天员可能出现的医学问题,制定相应预案,对飞行中航天员的不适症状或伤病提出医学处置意见,实施在轨医学支持。 7)返回后,对着陆的航天员实施有效医学处置措施,实施返回后医学评测和恢复措施,促进乘组航天员的地面再适应。 (责任编辑:杨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