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航天员自由呼吸 2012-06-07 17:14:30
呼吸供氧是航天员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一旦舱内没有氧气,15秒内就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因此,在载人航天器舱内营造一个人工大气环境,维持舱内气体压力与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对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类经过长期进化,已经适应地球上的大气环境。地面上干燥清洁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惰性气体。大气中的氧气成分是物质代谢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在海平面时,人体肺泡正常的氧分压为13.3~13.7 千帕,二氧化碳分压为5.3千帕,饱和水蒸气分压是6.3千帕。随着高度的增加和大气压力的降低,大气中的氧分压也随之下降。在高空环境中,人容易发生缺氧危险,危及身体健康和生命。 载人航天飞行中,需要考虑如下两种类型的缺氧。 1)暴发性缺氧。暴发性缺氧发生在载人航天器内气体压力急速降到11.6千帕以下时,这时人体肺泡内充满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无法从外界获得任何氧气,10余秒钟时便会丧失意识。由于此时人体脑组织里储存的氧气已丧失殆尽,如不立即吸氧急救,人体便会死亡。 2)急性缺氧。急性缺氧发生在载人航天器内气体压力快速降到20千帕以下时,此时脑组织里储存的氧气已经降到意识丧失阈值以下。从气压降到20千帕开始,经数分钟到10余分钟后,人体意识便会丧失。载人航天器被太空碎片击破或自身故障导致漏气时,气压就会下降到该值,并可能会继续下降,导致航天员出现急性缺氧和昏迷。 保证航天员肺泡内氧分压接近于地面时的氧分压,提供人体必需的氧气,是确定载人航天器舱内压力和氧分压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那么,载人航天器内是不是氧气浓度高了就好呢?也不尽然。当人体吸入的氧气超过界限值后,会引起人体的高氧反应,也就是氧中毒。比如,当人体进入一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超过24小时时,就会发生氧中毒型肺炎,严重者最后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人体之所以会发生氧中毒,是因为进入体内的氧会产生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极为活跃,会攻击和杀死各种细胞。正常情况下,体内氧化和抗氧化运动处于动态平衡,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本领,过量吸入氧气,就会导致细胞和器官的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诱发基因突变和癌症。不过,氧中毒的情况在载人航天历史上并不多见。 在空间飞行过程中,由于失重环境的影响,载人航天器舱内气体的空气对流消失,二氧化碳气体不会因为比重大而自然下沉。因此,当航天员睡眠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在其周围不断蓄积,浓度越来越高,时间久了,航天员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生命。为了防止呼吸区二氧化碳蓄积,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必须在舱内进行强迫对流,驱除呼吸区的二氧化碳。同时,还要对舱内空气进行净化,以便维持舱内二氧化碳的正常浓度。 (责任编辑:杨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