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环境科学引领宇宙远航 2012-06-06 20:00:57
随着近地空间环境认知逐渐成熟,了解“异星他乡”的求知欲,驱使人类开始进行火星探测、行星探测、深空探测,甚至是宇宙远航。1977年9月5日和8月20日,美国分别发射了旅行者1号(Voyager 1)和旅行者2号(Voyager 2)深空探测器。这两个探测器在约30年的旅行中,先后拜访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其卫星,对星表环境、行星磁层、电磁波等进行了探测。目前,这两个探测器已飞临太阳系的边缘,正向未知的广阔宇宙挺进,不断更新人类探测器最远的飞行纪录。2003年,欧空局发射了火星快车(Mars Express)探测器,2004年美国发射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2007年又发射了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对火星情况进行了考察,等等。这些探测活动不仅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延伸了空间环境科学研究的领域,同时也对探测器的保驾护航提出了新的要求。 空间环境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航天器的运行,也会对地面的通信系统、电力系统、输油管道等技术系统造成影响甚至是损坏。因此,未来的空间环境预报将不仅服务于航天任务,还要服务于地球人类的其他社会生产活动。 我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后,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太空,载人航天后续任务将发展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月球探测、火星探测、行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也进入了我国航天人的视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大型地面工业设备、油气管道、输电线网,都需要有空间环境科学知识作为指导,来预防突发空间环境灾害事件。可以说,军用的、民用的、航天的、地面的形形色色的应用需求,期待着中国的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有新的重大突破。我国空间环境科学的发展正在赢得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空间环境科学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责任编辑:杨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