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站点地图
快讯: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文字实录

2012-06-15 17:50:00
  


图: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
指令长景海鹏(中)航天员刘旺(右)、航天员刘洋(左)   (秦宪安 摄)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于2012年6月15日17:30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会见厅举行,以下为见面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下午好!今天上午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任务总指挥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为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他们是航天员景海鹏、航天员刘旺、航天员刘洋。下面请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先生介绍航天员乘组情况。

  陈善广: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下午好!下面我介绍一下进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情况。景海鹏,1966年10月出生,山西省运城市人,硕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进入神舟六号任务梯队,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神舟九号晋升为指令长;刘旺,1969年3月出生,山西省平遥县人,硕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手控交会对接操作岗,执行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刘洋,1978年10月出生,河南省林州市人,学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主要负责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根据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三名航天员经初选、定选和确认,最终被确认为执行神舟九号载人航天任务飞行乘组。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三名航天员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操作机能、飞行程序等多方面考评优秀,完全具备执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的能力。介绍完毕,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报告一下媒体单位。

  新华社:首先祝贺你们入选神九飞行乘组。你们的亮相,让我们感到,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首次以男女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这种搭配有什么优势?你们是如何分工的?谢谢。

  景海鹏:谢谢大家的关心,这一次我们能够代表祖国出征太空,是我们三名航天员的光荣。按照这次任务的目标,飞行乘组采取“新老搭配、男女联合”的模式,能够充分运用我们已有的飞行体会、感受和经验,能够增强乘组的相容性、互补性,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我们在太空的工作效率。我是任务的指令长,刘旺主要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操作,刘洋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实验管理。我们三人将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圆满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光明日报:刘旺你好,我们知道你是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14年的艰苦磨砺,终于迎来了这次太空飞行,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旺: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们每一名中国航天员的理想和追求。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14年来,我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就是为了国家荣誉随时出征太空、为国争光。此时此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责任”两个字,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这次飞行任务。

  中央电视台:刘洋你好,祝贺你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大家对你都非常关注,能否谈谈此刻的心情?作为女性航天员,你在训练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怎样克服的?

  刘洋:感谢大家的关注,感谢祖国和人民的信任,让我能够有机会代表中国亿万女性出征太空,为此我感到无上光荣。虽然男女有别,但挑战对我们每名航天员都是一样的,太空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太空环境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对你特殊照顾。两年多的航天员生活,我们既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又要进行极具挑战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零失误零差错”的技能考核,可以说,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考验,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且女性更认真、更细致、更坚韧、感觉更灵敏的特点,也为我战胜种种困难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人民日报:景海鹏你好,我们知道你这是第三次走进这个出征大厅,神六任务作为备选,神七实现飞天,如今又将重返太空,成为中国首位两次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此刻你的心情会与前两次有所不同吗?

  景海鹏: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关注。七年前入选神六飞行梯队,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大厅,心情非常激动。那时的激动,我感到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期待,期待自己能早日飞向太空。四年前我入选神七飞行乘组,再次来到这个大厅,心情更加激动,因为终于梦想成真。今天,我第三次走进这个大厅,心情依然十分激动,但在激动的同时,我感到更多的是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压力。不过我相信,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员多次执行飞天任务也将会成为一种常态。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和两位战友密切协同,精心操作,圆满完成神九飞天之旅,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次任务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进行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为完成这个目标,你们都进行了哪些技术准备?有多大把握?

  刘旺:为确保完成任务,我们在训练模拟器进行了1500多次的手控交会对接操作训练,已经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我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好手控对接任务。

  解放军报:刘洋你好,我们知道,你是从一名空军女飞行员转变为一名女航天员的,面对即将开始的太空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期待?出征前,你想对全军战友说些什么?

  刘洋:当飞行员时我在天空飞行,成为航天员我将在太空飞行,这将是一次更高、更远的飞行。这次太空飞行安排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在完成任务之余,我想尽可能多的体验一下太空奇妙的失重环境,多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地球,多看看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会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记录下来,带回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后续的任务有所帮助。感谢全军战友对我的关心支持,我们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圆满完成这次飞行任务,为军旗再添光彩!

  香港文汇报:据了解,这次飞行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你们将共同完成以手控交会对接为主的各项试验任务,都做好了哪些准备?有必胜的信心吗? 另外,我们非常欢迎你们能够在飞行之后到香港。谢谢。

  景海鹏:航天员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如同“百米穿针”,对航天员的空间位置判断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心理素质是极大考验。连续十几天的失重飞行,对航天员的身体也是很大挑战。为了备战这次任务,我们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准备,包括手控交会对接训练、目标飞行器组合体训练、飞行程序训练等,特别是重点加强了手控交会对接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训练和磨合,我们三人已非常默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彼此间都能心领神会。我们坚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十几万航天大军的共同努力,有我们艰苦细致的准备,我们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我们期待着凯旋以后在北京与大家相见,谢谢!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航天员还要为明天的任务做准备,我们这次见面会到此结束,祝航天员们凯旋!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孙龙)



联系我们 | 邮箱登录 | 网站声明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主 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