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学术年会 > 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年会 > 专题报告
顾逸东:空间站要推动我国空间科学重要领域迈入世界前列
发布日期: 2014-11-13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图1: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做主题报告(金正扬 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11月14日】2014年11月13日,第三届中国载人航天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在大会专题报告中分析了国际空间科技发展态势及国际空间站应用情况。在介绍我国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规划与展望时,顾逸东指出,中国空间站的目标是做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发现,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的重要领域进入世界前列。

图2: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做主题报告(张媞媞 摄)

  空间科学战略地位日趋重要

  顾逸东说,57年来,全世界共发射了约6000颗卫星、深空探测器和300多个载人航天器,开展了大规模的空间活动,人类登上了月球,建造了空间站,探索足迹遍布太阳系。空间科技成为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标记,空间时代催生了具有重大影响的空间科学,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顾逸东强调,在太空开展科学研究冲破了地球大气屏障和引力束缚,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视野和活动疆域,革命性的发现“有如井喷”,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目前,空间大国不断推出新的计划,目标更趋集中,空间科学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发挥着更为重要支撑作用,不仅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亟待跨越式发展

  我国在载人航天之初就建立了空间应用系统,载荷与地面应用结合,具备天地支持系统,在对地观测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发展,在生命、材料、地球科学等空间科学领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重要领域应用和技术的发展呈现了一定的发展脉络,并起到了引领作用。但是,与国际空间站这样的国际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综合性空间计划所取得的成果相比,我国无论在空间科学还是空间应用技术和应用水平等方面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的跨越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顾逸东指出,空间科学酝酿重大突破,正在迎接可能的革命,中国不可再丧失机会。未来,应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和天体物理、空间地球科学及应用、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空间应用新技术等领域进行系统规划,力争取得突破。

  中国空间站旨在做出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发现

  顾逸东认为,未来,要充分发挥中国空间站的平台作用,掌握一批战略性空间应用新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引领未来发展,要让中国空间站为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提供和验证先进的解决方案,取得某些领域的重大应用效益。做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发现,使我国空间科学整体跨上新台阶并产生重大应用和技术转移效益。

        顾逸东建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将空间科学与应用作为工程追求的主要目标,制定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全面保障、加大投入、改善管理,遵循空间科学和应用内在规律,加强预研,培育科学思想,提高科学设备水平、开放搞活,争取在一个较短的历史阶段实现跨越。(张智慧 张媞媞)

信息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责任编辑:王楠